
蒼術靈
Atractylin(蒼術素)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倍半萜内酯類化合物,主要從菊科蒼術屬植物中分離得到,具有顯著的生物活性。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化學特征
Atractylin的分子式為 C15H18O2,屬于桉葉烷型倍半萜内酯(eudesmane sesquiterpene lactone)。其核心結構包含一個五元内酯環,這是其生物活性的關鍵基團。化學結構可通過以下公式表示:
$$ ce{C15H18O2} $$ 來源:PubChem Compound Database (CID: 114941)
天然來源
主要存在于蒼術(Atractylodes lancea)和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的根莖中,這兩種植物是傳統中藥的核心藥材,常用于健脾燥濕、祛風散寒。
來源:《中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抗炎作用
通過抑制NF-κB和MAPK信號通路,降低TNF-α、IL-6等促炎因子表達,減輕炎症反應。實驗表明其對小鼠急性肺損傷模型有保護效果。
抗腫瘤潛力
體外研究顯示,Atractylin可誘導肝癌細胞凋亡,機制涉及線粒體途徑激活和Caspase-3切割。其選擇性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特性,使其成為抗癌藥物研發的候選分子。
調節腸道功能
通過激活膽堿能受體,增強胃腸蠕動,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這與蒼術"健脾"的傳統功效密切相關。
作為中藥活性成分,Atractylin在複方制劑(如四君子湯、平胃散)中發揮協同作用。目前尚無單獨用藥的臨床報告,動物實驗顯示其LD50>200 mg/kg(小鼠腹腔注射),提示治療劑量下安全性較高。
根據愛詞霸線上詞典的權威解釋,atractylin(音标:英 [æt'ræktɪlɪn] / 美 [æt'ræktɪlɪn])是一個名詞,中文譯為“蒼術靈” 或“蒼術呋喃烴”。
該詞屬于化學及植物學領域的專業術語,通常指從蒼術屬(Atractylodes)植物中提取的一類天然化合物。這類成分可能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常見于傳統中藥研究或有機化學分析中。例如,蒼術作為中藥材時,其有效成分常包含此類物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化學結構、藥理作用或具體應用場景,建議參考專業化學數據庫(如PubChem)或相關學術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