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did是什麼意思,iodid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碘化物
專業解析
碘化物(Iodide)是一種由碘元素(Iodine)形成的負一價陰離子(I⁻),是碘在化合物中最常見的存在形式之一。它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中,在化學、生物學、醫學和工業領域具有重要作用。
-
化學本質與形成
- 碘原子(I)獲得一個電子後,形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的碘離子(I⁻),即碘化物離子。
- 其電子構型與稀有氣體氙(Xe)相同,達到穩定狀态。
- 碘化物通常與金屬陽離子(如鉀K⁺、鈉Na⁺)或铵根離子(NH₄⁺)結合形成鹽類化合物,例如碘化鉀(KI)、碘化鈉(NaI)、碘化铵(NH₄I)。
-
物理與化學性質
- 溶解性: 大多數碘化物鹽易溶于水,這是其區别于氯化物(Cl⁻)和溴化物(Br⁻)的一個重要性質(例如AgCl不溶,AgBr微溶,而AgI不溶是個例外)。碘化銀(AgI)的不溶性常用于檢測碘離子或銀離子。
- 還原性: 碘離子(I⁻)具有一定的還原性,可以被氧化劑(如氯氣Cl₂、溴水Br₂、亞硝酸鹽NO₂⁻、過氧化氫H₂O₂等)氧化成單質碘(I₂)。這是碘化物檢測和碘量法滴定分析的基礎。
- 與澱粉顯色: 遊離的單質碘(I₂)遇到澱粉會形成深藍色的絡合物。由于碘離子(I⁻)本身無此反應,通常需要先将其氧化為I₂再進行檢測。
-
生物學與醫學意義
- 甲狀腺激素合成: 碘化物是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必需原料。甲狀腺細胞通過鈉碘同向轉運體(NIS)主動攝取血液中的碘離子。
- 膳食來源與缺乏: 人體主要通過飲食(如加碘鹽、海産品、乳制品)攝入碘。碘缺乏會導緻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和克汀病(影響胎兒和嬰幼兒智力發育)。全球範圍内推廣碘鹽是預防碘缺乏病的主要公共衛生措施。
- 醫藥應用:
- 補碘劑: 碘化鉀片劑用于治療和預防碘缺乏症。
- 祛痰劑: 過去曾用作祛痰藥(現在較少用)。
- 放射防護: 在核事故或放射性碘治療前,服用高劑量碘化鉀(KI)可以飽和甲狀腺對放射性碘¹³¹I的攝取,從而保護甲狀腺免受輻射損傷。
- 外用消毒: 碘伏(碘與表面活性劑的絡合物)和碘酊(碘的酒精溶液)等含碘消毒劑中,碘化物(如KI)常作為助溶劑增加碘的溶解度。其消毒作用主要來自遊離的碘分子(I₂)。
- 診斷應用: 放射性碘化物(如¹²³I⁻, ¹³¹I⁻)用于甲狀腺功能顯像和甲狀腺癌轉移竈的檢測與治療。
-
工業與其他應用
- 化學合成: 作為有機合成中的試劑或催化劑。
- 照相工業: 碘化銀(AgI)是傳統照相膠片中的重要感光材料。
- 人工降雨: 碘化銀(AgI)因其晶體結構與冰相似,可作為人工降雨的凝結核(冰核)。
安全性與毒性:
- 碘化物在推薦劑量下通常是安全的。但過量攝入可能導緻碘中毒,症狀包括口腔灼燒感、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時可影響甲狀腺功能(如誘發甲亢或甲減)。
- 對碘過敏者禁用含碘藥物或消毒劑。
- 放射性碘化物具有輻射風險,需在專業醫療人員指導下使用。
碘化物(Iodide)是碘元素以I⁻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物,易溶于水(AgI等除外),具有還原性。它是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醫藥(補碘、放射防護、消毒)、診斷(核醫學)以及工業(照相、人工降雨)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合理攝入對健康至關重要,但需注意過量或不當使用的風險。
網絡擴展資料
"iodid" 是化學術語,指碘化物,即碘元素(I)與其他元素(如金屬或有機基團)結合形成的化合物。該詞常見于化學領域,尤其在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反應中,例如甲基碘(methyl iodide)或碘化鈉(sodium iodide)。
核心信息:
-
詞源與拼寫
- 英語中更常見的拼寫為iodide(發音:英 [ˈaɪədaɪd],美 [ˈaɪəˌdaɪd]),而 "iodid" 可能是拼寫變體或特定語境下的用法,例如德語直接借用詞。
-
化學性質
- 碘化物中的碘通常以-1 價态存在,易與正電性元素(如鈉、鉀)結合,形成離子型化合物;也可與有機基團(如甲基、叔丁基)形成共價化合物。
-
應用場景
- 醫藥領域:用于造影劑或甲狀腺治療(如碘化鉀)。
- 有機合成:作為親核試劑或碘源參與反應(如叔丁基碘化物)。
注意事項:
- 若需标準化表達,推薦使用iodide,因其在學術文獻和化學命名中更為通用。
- 拼寫差異可能因語言或文獻來源而異,需結合上下文确認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