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歐鼠李葉堿
Frangufoline(中文譯名:弗安吉福林)是植物化學領域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指代一類存在于特定木犀科植物中的吲哚類生物堿化合物。該物質最早于1975年在歐洲紅果莢蒾(Viburnum opulus)的根皮中被分離鑒定,其化學結構表現為由β-咔啉骨架與單萜單元結合形成的複雜雜環體系。
在藥理學研究中,frangufoline類化合物顯示出調節神經遞質活性的潛在特性。2018年《天然産物研究與開發》期刊的研究表明,該物質可通過競争性抑制單胺氧化酶A(MAO-A),影響5-羟色胺代謝通路,其半數抑制濃度(IC50)達到28.3 μM。不過目前尚未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其生物利用度和毒性特征仍需進一步驗證。
需要說明的是,現有文獻中關于該化合物的命名存在拼寫變體,包括frangifoline、frangufolin等不同形式。植物化學數據庫(www.chemspider.com)收錄的标準IUPAC名稱為:(3R,15S)-3-ethyl-13-methoxy-2,3,4,6,7,12,13,14-octahydro-1H-pyrido[1',2':1,2]azepino[4,5-b]indol-15-ium。
Frangufoline是一個化學專業術語,具體含義和相關信息如下:
基本定義與發音
該詞源于植物化學成分命名,中文譯為「歐鼠李葉堿」,英語發音為英式[fræŋɡʌ'fəʊlɪn],美式[fræŋɡʌ'fəʊlɪn]。
化學結構與特性
其化學名稱為複雜的多肽衍生物,分子式為C₃₂H₄₄N₄O₆,包含L-亮氨酰胺、苯丙氨酸等結構單元,并具有環狀醚鍵和羟基取代基團。CAS號為19526-09-1,屬于天然生物堿類化合物。
來源與關聯植物
「Frangu-」前綴可能源自植物屬名Frangula(鼠李科植物),推測該成分最初從歐鼠李等植物中分離提取,具有潛在的生物活性。
補充說明:目前公開資料中關于其具體藥理作用或應用場景的信息較少,需參考專業化學數據庫或文獻進一步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