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親電(子)性
Electrophilicity(親電性)是化學領域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定義
Electrophilicity指分子、原子或離子因缺少電子而傾向于吸引電子對的特性。具有這種性質的物質稱為親電試劑(electrophile),常見于有機化學反應中。
發音與詞源
應用領域
親電性在有機化學中尤為關鍵,例如:
相關概念
示例說明
例如,在苯的硝化反應中,硝酸生成的硝鎓離子(NO₂⁺)因強親電性攻擊苯環的π電子,引發取代反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反應機制或測量方法,可參考有機化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詞性:名詞
發音:[ɪˌlɛktrəfəˈlɪsəti]
定義:指一種物質或分子對電子的親和力,即它們與電子的結合能力。電親性高的物質能夠吸引電子,通常是因為它們有較強的正電荷。
用法:電親性在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中有廣泛的應用。例如,電親性高的化合物往往是良好的親電試劑,它們可以與電荷分布不均勻的分子發生反應。此外,在生物體内,一些離子和分子通過與生物大分子中的親電官能團結合來實現它們的生物學功能。
例句:
英文:The electrophilicity of the molecule was demonstrated by its ability to react with nucleophiles.中文解釋:該分子的電親性通過其與親核試劑反應的能力得到證明。
英文:The high electrophilicity of the metal ion made it an effective catalyst for the reaction.中文解釋:金屬離子的高電親性使其成為反應的有效催化劑。
近義詞:電子親和力
反義詞:親核性(nucleophilicity)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