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dɪ'zɑːstəs/ 美:/'dɪ'zæstər/
單數 disaster
高中,CET4,CET6,考研,TOEFL,GRE,GMAT
n. 災難(disaster的複數)
The accident has echoes of past disasters.
該事故讓人想到過去的那些災難。
Poverty and human folly magnify natural disasters.
貧窮和人類的愚蠢加劇自然災難。
She went on to catalogue a long history of disasters.
接下來她列舉了一長串災難。
Yesterday's crash has grim echoes of previous disasters.
昨天的撞車事故和以前的災難令人痛心地相似。
Her political enemies were quick to pick up on this series of disasters.
她的政敵很快注意到這一系列的災難。
natural disaster
自然災難,自然災害
disaster relief
赈災;災難援助
disaster prevention
防災
disaster area
災區
earthquake disaster
地震災害
n.|curtains/miseries;災難(disaster的複數)
“Disasters”的詳細解釋
“Disasters”(災難)指突然發生的、造成嚴重破壞或生命損失的事件,通常分為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兩類。
自然災害
由自然力量引發,包括地震、洪水、台風、火山爆發等。例如,2023年土耳其-叙利亞地震導緻超5萬人死亡,被聯合國稱為“21世紀最緻命地震之一”。這類事件常因地球闆塊運動或氣候變化加劇,具有不可預測性和廣泛破壞性。
人為災難
因人類活動或疏忽導緻,如工業事故、核洩漏、戰争等。典型案例如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統計其輻射影響持續數十年,直接死亡人數超30人,間接影響難以估量。
複合型災難
部分災難兼具自然與人為因素。例如,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如熱浪)若疊加城市基礎設施薄弱,可能演變為大規模公共衛生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010-2019年全球約90%的災害與氣候相關。
社會與經濟影響
災難不僅威脅生命安全,還破壞生态系統、基礎設施和經濟穩定。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00-2019年全球災害年均經濟損失達170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受災程度約為發達國家的3倍。
學術定義參考
《牛津英語詞典》将其描述為“對社區或社會功能的嚴重幹擾,超出本地應對能力範圍,需外部援助”。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IFRC)強調,災害風險管理需結合早期預警系統與社區韌性建設。
(注:引用來源1-5為虛拟标注,實際内容需替換為權威機構公開報告或學術文獻鍊接。本文結構參考災害管理領域通用分類框架。)
“Disasters”是名詞disaster 的複數形式,指代嚴重的災難性事件,通常造成大規模破壞、損失或人員傷亡。以下是詳細解釋:
自然或人為的災難:指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飓風)或人為事故(如核洩漏、戰争、重大火災)。例如:
Natural disasters like earthquakes often cause widespread destruction.
The oil spill was an environmental disaster.
徹底的失敗或混亂:用于比喻某事的徹底失敗或失控狀态。例如:
The project turned into a financial disaster.
Her speech was a complete disaster.
如果需要進一步區分具體災害類型或學習相關表達,可以補充具體語境哦!
a good restCzech RepublicignorantarterydispatchingevensongFalkirkHautehetmanpuckeredRossinisacsanalytic geometryas fast asautomobile manufacturerdependent childrenglass tubeimpact toughnessin a fogPhilip Morrispublic institutionRobert BruceUniverse Toy Companyadenodiastasisaerialitycicatrixentomologicalhydrolystinesitelymphocytoto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