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結賬日;最後審判日
Officials concerned with environmental policy predict that a day of reckoning will come.
擔心環境政策的官員們預言總有一天人們會受到報應。
Now comes the day of reckoning.
現在,最後審判日來了。
The day of reckoning has arrived.
結賬的日子到來了。
The day of reckoning is finally here.
清算的一天終于到來。
What, though, of the fearful Day of Reckoning?
但是,什麼是可怕的審判日?
n.|day of judgement/judgment day;[會計]結賬日;最後審判日
“day of reckoning”是一個源自宗教文化的英語短語,字面含義為“清算之日”或“審判之日”。它最早可追溯至基督教《聖經》中的末日審判概念,《啟示錄》20:12-13記載“死人都要按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象征着上帝對世人行為的最終裁決。
在現代英語中,這個短語已脫離宗教語境,演變為“必須承擔行為後果的關鍵時刻”的比喻義。例如《牛津英語詞典》将其定義為“必須為錯誤行為付出代價的時刻”,常用于描述個人或組織需要直面自身過失的情境,如財務審計、法律追責等場景。
該短語在文學作品中也頻繁出現,例如美國作家斯蒂芬·金在小說《末日逼近》中用它隱喻災難後的社會秩序重建。語言學研究表明,該表達在19世紀開始被廣泛使用,其演變過程反映出英語中宗教隱喻向世俗化應用的轉化規律。
“Day of reckoning”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英語短語,其解釋需結合宗教、文化和日常語境:
宗教含義(源自《聖經》)
該短語最初指基督教中的“最後審判日”(Judgment Day),即世界末日時上帝根據每個人的善惡行為裁決其命運的時刻。在《新約》中,它與“Armageddon”(哈米吉多頓,末日決戰)相關聯,強調最終的善惡清算。
世俗化比喻用法
其他相關表達
使用建議:在宗教文本中需嚴格對應“最後審判”概念;日常語境多用于強調重大責任或後果的來臨,帶有嚴肅或警示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