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 attack是什麼意思,cyber attack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網絡攻擊
例句
Every day seems to bring news of some new cyber attack.
每天似乎都有網絡攻擊的新聞。
Improve ability to detect and defend against cyber attack.
加強監測和防禦網絡攻擊的能力。
He also warned more would need to be done to protect the UK's core infrastructure from cyber attack.
他還警告說,要防止英國的核心基礎設施遭到來自網絡的攻擊,他們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Officials in Israel say a cyber attack this weekend against government websites was mainly ineffective.
以色列官員表示,本周末對政府網站的網絡攻擊行為基本上沒有起到效果。
The news comes as US defence firm Lockheed Martin admitted it came under a significant cyber attack last week.
這則新聞來自作為美國防衛公司洛克希德·馬丁承認它上周遭受了重大的網絡攻擊。
專業解析
網絡攻擊(Cyberattack) 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特别是互聯網,以惡意手段破壞、竊取、篡改目标計算機系統、網絡、設備或其中存儲的數據的行為。其核心目的是損害目标系統的機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通常稱為信息安全三要素:CIA - Confidentiality, Integrity, Availability)。網絡攻擊是網絡安全領域面臨的主要威脅。
核心特征與目的
- 惡意意圖: 攻擊者懷有明确的破壞、竊取、勒索、間諜活動或擾亂正常運作的意圖。
- 利用漏洞: 攻擊通常利用軟件缺陷(漏洞)、系統配置錯誤、薄弱的密碼策略或人為疏忽(如社會工程學)作為突破口。
- 目标廣泛: 攻擊目标可以是個人設備、企業網絡、關鍵基礎設施(如電網、水廠)、政府機構、醫療機構、金融機構等。
- 手段多樣: 攻擊方式層出不窮,包括惡意軟件、釣魚攻擊、拒絕服務攻擊、中間人攻擊、勒索軟件、零日攻擊等。
常見類型舉例
- 惡意軟件攻擊: 包括病毒、蠕蟲、特洛伊木馬、間諜軟件、勒索軟件等,旨在感染系統、竊取信息或勒索贖金。
- 網絡釣魚: 通過僞造的電子郵件、網站或消息誘騙用戶洩露敏感信息(如登錄憑證、信用卡號)。
- 拒絕服務攻擊: 通過海量流量或請求淹沒目标系統或網絡資源,使其無法為合法用戶提供服務。
- 中間人攻擊: 攻擊者秘密插入通信雙方之間,攔截、竊聽或篡改雙方的數據傳輸。
- SQL注入攻擊: 利用Web應用程式的輸入驗證漏洞,向數據庫注入惡意SQL代碼,以竊取或操縱數據庫信息。
- 零日攻擊: 利用軟件供應商尚未知曉或尚未修補的漏洞(“零日漏洞”)發起的攻擊,防禦難度大。
影響與後果
網絡攻擊可能導緻嚴重後果,包括:
- 數據洩露: 敏感個人信息、商業機密、知識産權或國家機密被竊取。
- 服務中斷: 關鍵業務系統或公共服務(如醫院、交通)癱瘓,造成經濟損失和社會混亂。
- 財務損失: 直接盜竊資金、支付贖金、業務中斷導緻的收入損失、修複系統和聲譽受損的成本。
- 聲譽損害: 客戶信任度下降,品牌價值受損。
- 物理世界影響: 對工業控制系統或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可能造成物理損壞甚至人身安全威脅(例如,破壞電網或水處理設施)。
防範與應對
防範網絡攻擊需要多層次的安全策略:
- 安全意識培訓: 教育用戶識别釣魚郵件、強密碼設置等。
- 定期更新與補丁管理: 及時修補操作系統、應用程式和設備的已知漏洞。
- 部署安全軟件: 使用防火牆、入侵檢測/防禦系統、反病毒/反惡意軟件。
- 數據備份與恢複: 定期備份重要數據并測試恢複流程,以應對勒索軟件等攻擊。
- 訪問控制: 實施最小權限原則和多因素認證。
- 安全監控與事件響應: 持續監控網絡活動,建立有效的事件響應計劃。
- 采用零信任架構: 不默認信任網絡内部或外部的任何用戶或設備,持續進行驗證。
網絡攻擊已成為全球性的重大風險,對個人隱私、企業運營、經濟發展乃至國家安全構成持續威脅。 了解其本質和常見形式是提升網絡安全意識和防禦能力的第一步。
來源參考:
- 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對網絡安全事件和攻擊的定義與框架(鍊接略)。
- 歐盟網絡安全局: ENISA 發布的年度威脅态勢報告詳細分析各類網絡攻擊(鍊接略)。
- 卡巴斯基實驗室: 提供關于惡意軟件、勒索軟件等具體攻擊類型的詳細解釋和統計數據(鍊接略)。
- 美國網絡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 CISA 提供關于常見攻擊類型(如網絡釣魚、勒索軟件)的識别和防範指南(鍊接略)。
- MITRE ATT&CK 知識庫: 詳細記錄了攻擊者在網絡攻擊中使用的戰術、技術和過程(鍊接略)。
- SolarWinds 供應鍊攻擊事件分析報告: 由多家安全公司發布的報告,展示了高級持續性威脅的複雜性和影響(鍊接略)。
網絡擴展資料
Cyber Attack(網絡攻擊)的詳細解釋:
-
定義與核心概念
Cyber Attack指針對計算機系統、網絡基礎設施或電子設備的惡意攻擊行為,目的是破壞、竊取數據或使服務癱瘓。其範圍包括病毒傳播、未經授權的數據訪問、系統篡改等。
-
常見攻擊手段
- 惡意軟件(如病毒、勒索軟件):通過感染系統破壞功能或勒索財物。
- 釣魚攻擊:僞裝合法來源誘導用戶洩露敏感信息。
- DDoS攻擊:通過大量請求使服務器過載導緻癱瘓。
- 漏洞利用:利用系統弱點入侵,例如NSA洩露的“永恒之藍”工具曾被用于攻擊。
-
典型案例
例如,韓國政府網站曾因疑似網絡攻擊導緻癱瘓;醫療機構常因勒索軟件攻擊被迫支付贖金。
-
預防與應對措施
- 技術防護:部署防火牆、定期更新補丁、加密數據。
- 用戶教育:警惕可疑鍊接和郵件附件。
- 應急響應:建立備份機制,遭遇攻擊時及時隔離受感染設備并聯繫安全團隊。
補充信息:
- 發音:英 [ˈsaɪbər əˈtæk],美 [ˈsaɪbər əˈtæk]。
- 近義詞:hacking, cyber intrusion。
如需進一步了解攻擊類型或防禦策略,可參考網絡安全專業資料或上述來源中的網頁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