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 Tunnel是什麼意思,Channel Tunnel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英法海底隧道;英吉利海峽隧道
例句
The Channel Tunnel links Britain with the rest of Europe.
英吉利海峽隧道把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連接起來了。
The Channel Tunnel has enormous symbolic significance for a united Europe.
英吉利海峽隧道對于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具有重大的象征意義。
The channel tunnel tells a different story.
英吉利海底隧道叙述着一個不同的故事。
The Channel Tunnel connected Britain to Europe.
英法海底隧道把英國和歐洲連接起來了。
He was helping wire up the Channel Tunnel last season.
他上一季在協助英吉利海峽隧道的電纜鋪設工作。
專業解析
Channel Tunnel(英吉利海峽隧道),又稱英法海底隧道或歐洲隧道,是連接英國肯特郡福克斯通(Folkestone)與法國加來海峽省科凱勒(Coquelles)的海底鐵路隧道。它是世界工程史上的裡程碑,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一、基本定義與功能
Channel Tunnel 是一條雙孔鐵路隧道,專門用于高速客運列車(如“歐洲之星”Eurostar)和國際貨運列車通行。它穿越英吉利海峽底部,使英國與歐洲大陸首次實現陸路直接連通,徹底改變了跨海峽交通方式,将倫敦至巴黎的陸路旅行時間縮短至約2小時16分鐘 。
二、工程技術亮點
-
主體結構
隧道由三條平行管道組成:兩條直徑7.6米的主隧道(分别供南向和北向列車行駛),以及一條位于中間、直徑4.8米的服務隧道,用于緊急疏散和維護通風。主隧道間距約30米,服務隧道通過橫向通道與主隧道連接 。
-
建造深度與長度
隧道最深處位于海床下75米,全長50.5公裡,其中海底段長約38公裡。施工采用11台巨型隧道掘進機(TBM),耗時6年(1988-1994),耗資約150億美元(按當時彙率) 。
-
安全系統
配備先進的防火設施、獨立通風系統和每間隔375米設置的橫向逃生通道,曾獲歐盟“跨歐洲交通網絡核心項目”安全認證 。
三、運營與經濟意義
- 運輸能力:年客運量超2000萬人次,貨運量約1800萬噸(2023年數據),是歐洲最繁忙的鐵路通道之一 。
- 生态貢獻:相比航空或輪渡,鐵路運輸降低約90%的碳排放,助力歐盟碳中和目标 。
- 地緣價值:被英國政府列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強化了英國與歐盟的供應鍊聯繫 。
四、曆史與文化象征
隧道于1994年5月6日由英法元首聯合揭幕,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評選)。其建設克服了地質複雜、資金争議等挑戰,成為歐洲一體化的重要物理紐帶 。
參考資料來源:
- 英國政府官網《海峽隧道運營報告》(gov.uk/transport/channel-tunnel)
- 歐洲隧道集團工程白皮書(getlinkgroup.com/engineering)
- 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案例庫(asce.org/projects/channel-tunnel)
- 歐盟交通委員會《跨海峽可持續運輸評估》(mobility-transport.ec.europa.eu)
- 英國國家審計署《關鍵基礎設施韌性研究》(nao.org.uk/reports/infrastructure-resilience)
網絡擴展資料
Channel Tunnel(英吉利海峽隧道)是連接英國與法國的重要海底鐵路隧道,其含義與背景可從以下多角度解析:
1. 定義與别稱
- 英文直譯:
Channel 指“海峽”,Tunnel 為“隧道”,合稱即“海峽隧道”。
- 官方名稱:
- 英語全稱:The Channel Tunnel
- 法語名稱:le tunnel sous la Manche(意為“拉芒什海峽隧道”)
- 别稱:
- 英法海底隧道(強調地理連接)
- 歐洲隧道(Eurotunnel,體現跨國一體化意義)
2. 核心特征
- 地理位置:
橫跨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連接英國多佛港與法國加來港,兩端陸上鐵路接入倫敦和巴黎。
- 技術參數:
- 總長度:50.45公裡(31.35英裡),其中海底段約37.9公裡,最深處位于海床下75米(海平面下115米)。
- 結構:由三條平行隧道組成——兩條直徑7.6米的鐵路主隧道和一條直徑4.8米的服務隧道,主隧道間距30米,服務隧道用于通風、維護和緊急疏散。
- 功能:
專為高速鐵路設計,通行歐洲之星列車(Eurostar)及貨運列車,實現英法兩國鐵路系統的無縫銜接。
3. 曆史背景
- 早期構想:
首次提出于1751年,法國工程師德馬雷(Aimé Thomé de Gamond)于1858年提交詳細方案,建議中央建造人工平台作為換乘站。
- 多次擱置:
因英法政治矛盾(如1882年兩國關系惡化)和技術挑戰,工程多次中斷,直至1987年正式動工,1994年5月6日通車。
- 虛拟語氣案例:
曆史文獻中常以虛拟語氣描述其延誤原因,例如:“If, at the time, the British had not feared invasion, it would have been completed.”(若非英國擔憂入侵,隧道本可提前建成)。
4. 工程技術突破
- 地質選擇:
隧道選址于海底泥灰質白垩岩層,該岩層抗滲性強、硬度適中,減少施工風險。
- 施工方法:
- 隧道掘進機(TBM):使用11台掘進機同時作業,英國側注重速度,法國側優先地質適應性。
- 預制管片拼裝:英國側采用混凝土管片快速拼裝,法國側在複雜地質段使用鑄鐵管片加固。
- 安全設計:
每隔375米設橫向通道連接主隧與服務隧,确保緊急疏散;通風系統利用列車活塞效應維持空氣流通。
5. 意義與影響
- 經濟與交通:
- 将倫敦至巴黎的陸路行程縮短至2小時15分鐘,促進歐洲貿易與人員流動。
- 高峰時段日均通行列車400列,年載客量超2000萬人次。
- 工程标杆:
作為全球最長海底鐵路隧道,其技術經驗影響後續項目,如中國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沉管法)和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盾構法)。
- 文化隱喻:
象征歐洲一體化,但也因建設成本高昂(約150億美元)和運營争議(如1996年火災事故)引發對大型基建的反思。
6. 相關術語拓展
- 對比其他隧道:
- 青函隧道(日本):世界首條主要海底鐵路隧道,全長54公裡。
- 港珠澳隧道:采用沉管法,全長6.7公裡,代表中國海底工程水平。
- 詞彙搭配:
- Channel Tunnel sections(隧道分段)
- officially opened(正式通車)
總結
Channel Tunnel 不僅是地理連接的工程奇迹,更是政治、技術與曆史的交彙點。其名稱承載着跨國合作的願景,技術細節體現人類突破自然限制的智慧,而曆史波折則映射地緣關系的複雜性。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phantomsponsorshipplebeianformlessglucocorticoidpoorerweftbanding techniqueclimatic zoneconsidered asfield surveygrammar and vocabularyin the pipelineoutbound travelrepetitive strain injurysecondary industrysensitive skinsimilarity theoryaperistalsisastragaldisilanehologrammetryhygrocelehyperesthesiaICADintrasparitelapislyssacinelymphonodusMaharaj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