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siˈzjʊərə/ 美:/'siˈzjʊrə/
複數 caesuras 或 caesurae
n. 韻腳的休止;(詩中)節律的停頓;句讀
Caesura: a break or pause in a line of poetry.
休止:一行詩中的間斷或停頓。
Caesura(休止) 是一個源自拉丁語的詩歌術語,指在詩行中間出現的、有意的停頓或中斷。它并非由标點符號(如逗號、句號)強制規定,而是詩人為了特定的韻律效果、情感表達或語義強調而刻意安排的節奏間隙。這個停頓将一行詩劃分為兩個或多個節奏單元(稱為“半行”或“音步組”),是詩歌韻律結構的關鍵要素之一。
核心含義與功能:
節奏分割器:
Caesura 最基本的作用是打破詩行的連續性,創造出内部的節奏變化。它能讓一行較長的詩(如英語詩歌中常見的五步抑揚格或英雄雙韻體)在朗讀時産生自然的呼吸點或短暫的靜默,避免單調,增強節奏感和音樂性。例如,在古英語史詩《貝奧武夫》的頭韻體詩中,caesura 是劃分半行、組織頭韻模式的核心結構。
語義與情感強化:
停頓的位置往往與語法結構(如從句結束、短語分隔)或思想轉折點重合。詩人利用 caesura 來突出某個詞語、制造懸念、表達猶豫、沉思、強調對比或增強戲劇性張力。它就像一個無聲的标點,引導讀者在特定位置停留、回味。例如,約翰·濟慈在《夜莺頌》中的一行:
“My heart aches, || and a drowsy numbness pains”
這裡的 caesura(用 || 表示)在 “aches” 之後制造了一個短暫的停頓,強化了生理痛苦與隨之而來的精神麻木之間的遞進關系。
跨文化普遍性:
雖然術語來自拉丁語,但 caesura 的概念存在于許多詩歌傳統中。在古希臘羅馬的六步格詩中,caesura 的位置有相對固定的規則。在英語詩歌中,其位置則更為靈活多變,取決于詩人的意圖和詩行的具體語境。中文古典詩歌(如五言、七言律詩)中的“句讀”或節奏停頓,其功能與 caesura 也有相似之處,都是為了構建内在的韻律美。
示例:
“To be, ||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
(此例中可能有兩處 caesura,分别在 “be” 和 “be:” 之後,強化了生存與毀滅這一根本抉擇的沉重感)。
“Arma virumque cano, || Troiae qui primus ab oris”
(在 “cano” 之後的停頓是六步格詩中常見的 caesura 位置)。
Caesura 是詩歌韻律和表達藝術中的一個精妙工具。它通過在詩行内部制造有意義的停頓,不僅塑造了詩歌的節奏骨架,使其更富音樂性和朗誦感,更能深化語義層次、烘托情感氛圍,是詩人掌控詩歌呼吸與生命力的重要手段。
參考來源:
caesura(音标:英/sɪˈzjʊərə/,美/sɪˈzjʊrə/)是一個詩歌術語,主要用于描述詩行中的停頓或節奏中斷。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作用
語言特征
示例與用法
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詩歌韻律學相關文獻或權威詞典(如牛津英語詞典)。
hotlineerrortransformlocusbe eager forBrettbusiestcommutationleavenedpolynomialroomeduncongealbooming marketguide vaneimplicit memoryradio buttonsubmerged arc weldingacidnessamyloidosisbacillarbacklandsbattiestcatholicitydigitisehardlehistothrombinindefensibilityknottinessMagnanemediocubi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