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虱处裈的意思、虱处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虱处裈的解释

同“蝨处裈”。语出《晋书·阮籍传》:“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羣蝨之处褌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襠,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羣蝨处於褌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蝨之处褌中乎!”后因以“蝨处褌”比喻身处浊世,局促难安。 汪洪度 《黄山领要录·云谷禅院》引 清 蘖庵 《黄山纪恨》:“夫人生如虱处褌,都无善状,祇有此快畅惊人,一手掌地,稍致身其上,亦足以抉磨眼眚,浣刼襟尘。” 陈三立 《高丽宗亮过访求诗因赠》:“嗟我亦如蝨处褌,何当鵠举方圆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虱处裈(shī chǔ kūn)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字面意为“虱子处在裤子里”,常用来比喻人处于狭隘、窘迫的处境而不自知,或形容见识短浅、格局狭小。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虱(shī)

    指寄生在人畜体表吸食血液的昆虫,引申为渺小、卑微生物的象征。《说文解字》释为“啮人虫”,象征目光短浅者。

  2. 裈(kūn)

    古代对裤子的称谓,特指有裆的短裤(如“犊鼻裈”),属贴身衣物,空间狭窄。《康熙字典》引《释名》注:“裈,贯也,贯两脚,上系腰中也”。


二、典故出处

此成语典出魏晋名士阮籍的《大人先生传》:

“虱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阮籍以裈中虱子喻指趋炎附势的礼法之士,讽刺其困守世俗礼教却自以为是,犹如虱子藏身裤缝,以为找到安乐窝(《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


三、现代释义

  1. 核心隐喻

    比喻人局限于狭隘环境,安于现状而不觉窘迫,暗含对目光短浅、不思进取者的批判。

  2. 引申含义
    • 格局狭小:如《汉语大词典》释义:“喻人局促于世俗生活,见识不广。”
    • 盲目自得: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评:“虱处裈中,自以为得绳墨,而不知天地之宽。”

四、权威参考

  1. 古籍文献
    • 阮籍《大人先生传》(收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虱处裈”词条释义。
  2. 学术工具书
    • 《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强调其批判性寓意。
    • 在线资源:可参考“国学大师”网站(www.guoxuedashi.com)对原典的解析。

五、思想内涵

此成语与“井底之蛙”、“夏虫语冰” 异曲同工,均批判认知局限。但“虱处裈”更强调身处困境而不自知的荒诞性,暗含道家“破执”思想,主张超越世俗束缚(参考《庄子·逍遥游》境界论)。

网络扩展解释

“虱处裈”是一个源自《晋书·阮籍传》的成语,读音为shī chǔ kūn(注意“处”读第三声),字面意为“虱子居于裤中”,比喻人在世俗生活中局促难安或见识短浅的状态。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出自晋代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原文以虱子藏身裤缝为喻,讽刺当时追求功名、拘泥礼法的“君子”:“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之中乎!逃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 阮籍借此表达对世俗功利者的蔑视,认为他们的生存状态如同虱子般狭隘。


二、含义解析

  1. 字面义:虱子躲藏于裤子的缝隙中,行动受限,难逃困境。
  2. 引申义:
    • 讽刺世俗拘束:暗指人受礼法、功名束缚,活于狭隘格局中。
    • 形容困顿处境:比喻身陷窘境无法自拔,或见识短浅。

三、用法与扩展


四、文化意义

此成语反映了魏晋名士对虚伪礼教的批判,倡导超脱世俗的精神自由。后世如金代元好问、元代白朴等文人也曾化用此典,延续其讽刺意味。

若需进一步了解阮籍的思想背景或相关典故,可参考《晋书》或《世说新语》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豹袪背场鄙虐擦亮崇极打情駡俏镫里藏身点充断絃堵塞凫舄符效乖漓龟寿含忽化金奸人禁暴氏京鱼京周黅天钜费隆济冒率麻钱灭此朝食弥远墨帖年衰岁暮排奡乔梓齐德齐泰去思柔远怀迩塞除三聚氰胺生杀予夺始迁祖守舍双胎竖子竦动松落宿舍薹芥汤厨特权蜩蚬土壃瓦釜雷鸣外帘官巍奂委信乌靴诬言先游下乡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