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害民的意思、害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害民的解释

伤害人民。《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大壮》:“岁飢无年,虐政害民。”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君曰:‘刺史可为法,不可贪官害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害民”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动词“害”与名词“民”构成,核心含义指损害百姓利益的行为或政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16),该词可拆解为:“害”作动词时表示“使受损害”,“民”指“人民、民众”,合指“对民众造成伤害”。

在《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中进一步阐释其引申义:特指当权者滥用职权压迫百姓,如《孟子·梁惠王下》所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的执政失德现象。古代典籍中常与“虐民”“殃民”构成近义词组,见于《尚书·泰誓》“作威杀戮,毒痡四海”等历史文献记载。

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批判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如明代吕坤《呻吟语·治道》提出的“居官五要”中强调“毋作害民事”,现代法律体系也将“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纳入追责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害民”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伤害人民”,通常用于描述统治者或官员的暴政、腐败等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和相关背景:

1.基本释义

2.历史用例与文献来源

3.使用场景与延伸

4.综合背景

“害民”一词贯穿中国古代政治伦理,强调统治者对民众的责任,其反面则是“仁政”。这一概念在儒家思想中尤为重要,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根基。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三国演义》《易经》等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半垓不惜陈井冲田重温倒包道庿非谤分流电阻高浑乖咈乖枉簋簠果播海底猴儿含渍洪同架肩击毂翦簇簇碱地餰饵姜牙见谅瞯摸疾狂九鼎大吕举父踞坐乐呵呵廉隘陵壤鳞栉栗子陆兵戮力壹心谋度朋齿朴实无华迁削茜意轻煤寝座穷陆穷裔淇溪柔需缮甲治兵圣裁史无前例竦服搜阅条森头大透骨草万品微点无忝和祥飇象院楔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