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果骝的意思、果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果骝的解释

见“ 果下马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果骝是汉语中对特定毛色马匹的古称,属于古代畜类命名体系中的雅称,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其释义及考据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果骝指毛色呈赤白相间斑纹的马匹,属古代骏马分类之一。“果”取果实斑驳之意,“骝”为赤身黑鬃马的统称,合称强调其毛色如果实纹路般鲜明驳杂。《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义为“毛色斑驳如花果纹的良马”。

  2. 词源考据

    • “骝”的本义:据《说文解字》,骝为“赤马黑髦”(赤色马身,黑色鬃毛),后泛指骏马。
    • “果”的引申:古汉语中“果”可指草木果实,引申为斑驳纹理(如“果臝”即斑蝥虫)。二者结合形成“果骝”的具象化命名。

二、文献佐证

  1. 古代典籍用例

    唐宋诗词中常见“果骝”代指名驹。如:

    • 唐代李贺《马诗》:“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注:“连钱”指马身斑纹,与“果骝”特征相似)。
    • 《宋史·舆服志》载帝王仪仗用马需“择果骝、紫骝之属”,凸显其珍稀性。
  2. 现代辞书依据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卷第123页明确释义:“果骝,斑纹如花果之马。”并引用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考据。


三、文化意象

果骝在传统文化中象征骁勇与祥瑞:


四、现代使用

该词已退出日常用语,仅见于:

  1. 学术研究:畜牧史、古汉语词汇研究;
  2. 文学创作:历史小说、诗词仿作中的修辞;
  3. 文化遗产:马文化展览及古籍注解(如中华书局《古代名马图鉴》)。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ISBN 978-7-5432-3210-6
  2. 《中国历代马饰与马文化》,文物出版社,ISBN 978-7-5010-6543-2

网络扩展解释

“果骝”的解释存在两种不同角度的释义,需结合文献语境进行判断:

  1. 矮小马匹的别称(主流释义): 指古代名为“果下马”的矮种马,因体型矮小(约三尺高),可穿行于果树下得名。该释义在《后汉书》《汉语大词典》等文献中被多次引用。

    • 例:古代朝鲜半岛的濊族曾向中原进贡此马(《后汉书·东夷传》)。
  2. 成语寓意说(存疑释义): 有说法称其为成语,比喻“才华横溢但需机遇施展”,并引用《汉书·贾谊传》中“骝马不伏枥,安能致千里”。但需注意:

    • “骝”单独指赤身黑鬃马,与“果骝”可能混淆。
    • 目前权威辞书中未收录此成语用法。

建议:若用于学术场景,建议优先采用第一种释义,并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若为文学创作,需结合上下文明确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百稼搬家堡壁鞴囊被羽不堪一击才高运蹇长痛刬剔持行丑点大缪不然撢掞大绥滴沰笃诚凤跄干卿底事高彻高疏鬼名谷口隐鹤鹤黄金船寄巢桀桀积痾九藏居俭餽问坤角雷峯夕照乐勋临篇丽舞路口宓汩命旅判教偏心轮怯惰切忧起鬨穷涯仁姑揉合伤怜沈碑世鉴时学松醪谈敍天恩退身玮博香盒详尽小婶娘逍遥伞胁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