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八柱國的意思、八柱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八柱國的解釋

北朝 西魏 最高官職為柱國大将軍,位在丞相之上。 大統 十六年以前,計有 宇文泰 、 李虎 、 王元欣 、 李弼 、 獨狐信 、 趙貴 、 于謹 、 侯莫陳崇 等八人曾任此職,時稱“八柱國”。參閱《周書·侯莫陳崇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八柱國”是中國南北朝時期西魏、北周的重要軍政制度概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背景

八柱國指西魏時期(535年—556年)設立的八位柱國大将軍,是最高軍事統帥官職,地位高于丞相。該制度由權臣宇文泰創立,旨在整合鮮卑與漢族勢力,鞏固統治,并為後來的府兵制奠定基礎。

二、核心成員

八柱國包括:

  1. 宇文泰:西魏實際掌權者,北周奠基人。
  2. 元欣:西魏皇族代表(北魏宗室)。
  3. 李虎:李淵祖父,唐朝先祖。
  4. 李弼:李密曾祖父,隋末瓦崗軍領袖。
  5. 獨孤信:楊堅嶽父、李淵外祖父,三朝國丈。
  6. 趙貴、于謹、侯莫陳崇:鮮卑或漢人軍事将領。

三、曆史作用

  1. 軍政制度創新
    宇文泰融合鮮卑八部制與周禮,建立府兵制,八柱國統領六軍,下設大将軍、開府等職,形成嚴密的軍事體系。
  2. 關隴集團的形成
    八柱國家族通過聯姻與協作,形成“關隴貴族集團”,主導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政權更疊,如宇文氏建北周、楊堅建隋、李淵建唐。
  3. 社會影響
    唐朝史書稱:“今之稱門閥者,鹹推八柱國家”,可見其家族地位之顯赫。

四、制度演變

八柱國不僅是軍事職官,更是南北朝至隋唐貴族政治的核心代表。其家族通過軍事與政治聯姻,深刻影響了中國近200年的曆史進程。需注意,部分文獻中“王元欣”實為“元欣”,因西魏皇族改漢姓為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八柱國》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八(bā)和柱國(zhù guó)。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八的部首是八字底,它有兩個筆畫(一橫一豎)。 - 柱國的部首是木字旁,它有八個筆畫(一橫七豎)。 來源: 《八柱國》這個詞出自古代中國周朝時期,是指中國國家與周邊地區的七個宗主國,再加上中央的國家,共八個。這些國家各自有獨立的政權,但都依附于中央的周朝。 繁體: 《八柱國》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具體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别。然而,在古代《八柱國》這個詞的寫法以及其它相關字的寫法并沒有具體的記錄。 例句: - 這些國家都是周朝的八柱國。 - 八柱國在周朝時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組詞: 可以使用八柱國這個詞來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 八柱國家(指周邊八個國家) - 八柱國君主(指八柱國的統治者) 近義詞: 與八柱國相關的近義詞可能是: - 八國聯軍(指19世紀末中國近代史上的八個國家聯軍) 反義詞: 八柱國并沒有一個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詞語,與其它詞語之間不存在明顯的反義關系。 希望以上内容滿足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