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取骚扰。《元典章·户部三·户计》:“各翼新附,军人俱有定籍,民户已有抄数,到官户册各依己籍为定,不许军官径直差人勾扰百姓充军,是为便当。”《元典章·户部八·课程》:“省茶司强差无俸司吏出往外郡,名为分司,恣意勾扰,取受钱物,害及良民。”《水浒传》第三五回:“你兄弟 宋清 未回之时,多得 朱仝 、 雷横 的气力,向后只动了一个海捕文书,再也不曾来勾扰。”
勾扰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两层核心含义:
指以言语或行为打扰他人,使其不得安宁。此义项源自“勾”的“引动”之意与“扰”的“搅乱”之义的结合。
出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卷,第102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
古籍用例:
明代小说《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中:“衙役勾扰乡民,致百姓怨声载道。”
常用于客套语境,表示因事务请求而给对方增添麻烦,含谦逊意味。
出处: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第450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
现代用例:
“此事还需勾扰您协助处理,深感歉意。”
参考来源: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9.
李行健 主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注:权威词典官网如汉语大词典数据库或知网工具书库可查阅原文,部分资源需订阅访问。)
“勾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别。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勾扰”具有行为主动性和负面性,既可用于具体的历史事件描述(如官方骚扰),也可抽象为现代人际关系中的故意挑衅行为。其语义侧重“通过引诱或强制手段引发麻烦”,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安常处顺卬鼻安意班底八羽伯鸾沧热懆恶撦裂单疏大野噔咚扎咶短路阨阱恶沱梵筵肥硗芙蓉园扶危救困改掉嗝吱贯百官健鬼笔滚边津岸精切老成粼粼犁涂立象落梅满载盘点嫔俪裒整钱镪千岁室气虎虎倾谄泣杖仁柔寡断缛彩如次辱国殃民三版丧身失节丧主折要步诗舫市井子手颈悚栗锁缰宿业投宿颓阤洿渎下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