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蠹饷的意思、蠹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蠹饷的解释

亦作“蠧餉”。损耗的粮食。《明史·王锡衮传》:“ 锡衮 因言频岁旱蝗,三餉叠派,请量除加徵,严核蠧餉,俾农夫乐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蠹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蠹”和“饷”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侵吞、损耗国家或军队的粮饷、俸禄,常用于描述官吏贪污、中饱私囊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拆解与组合义:

    • 蠹 (dù):本义指蛀虫(如蠹虫),引申为蛀蚀、损害、败坏。《说文解字》释为:“木中虫。”段玉裁注:“在木中食木者也。”其比喻义指像蛀虫一样侵蚀、破坏国家财物或法纪的人或行为。
    • 饷 (xiǎng):本义指送食物给人,特指军粮、军队的给养,后也泛指薪俸、官俸。《广韵》释为:“饷,馈也。”
    • 蠹饷:二字结合,意为像蛀虫一样侵蚀、蛀空国家或军队的粮饷俸禄,即贪污、侵吞公帑(特别是军费或官俸)。
  2. 具体含义与用法:

    • 贪污军饷/官俸:这是最常见、最核心的含义。指官员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克扣、挪用应发放给军队的粮饷或应支付给官吏的俸禄。这种行为直接损害国家财政、军队战斗力与吏治清明。
    • 损耗国家财政:泛指一切侵蚀、浪费国家财政资金的行为,尤指与军费、俸禄相关的贪污腐败。
    • 历史语境: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如史书、奏议、政论文章),用于揭露和批判官员的贪腐行为,特别是在军费管理、漕运、赋税征收等环节的舞弊现象。例如,常与“侵冒”、“克扣”、“中饱”等词连用或互换。
  3. 文化背景与引申:

    • “蠹”字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贪官污吏如同蛀虫一般,在内部悄无声息地、持续地蛀蚀国家根基(财政),危害极大。
    • “饷”特指军粮官俸,点明了被侵吞对象的性质——维系国家机器(尤其是军队)运转和官僚体系稳定的命脉。蠹饷行为被视为动摇国本的重罪。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蠹饷”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ù xiǎng,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蠹饷指损耗的粮食,多因管理不善、腐败或虫害导致。该词由“蠹”(蛀虫,引申为侵蚀、腐败)和“饷”(粮食、军粮)组成,字面可理解为“被蛀蚀的粮食”。

引证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明史·王锡衮传》,原文提到:“严核蠧餉,俾农夫乐生”,意为通过严格核查粮食损耗,使农民得以安居乐业。

扩展说明

  1. 历史背景:明代因赋税繁重(如“三饷”政策)、自然灾害(旱灾、蝗灾)频发,粮食损耗问题突出,“蠹饷”一词常用于描述这一现象。
  2. 引申含义:除字面意义外,也可隐喻因腐败或制度漏洞导致的资源浪费。

相关组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明史》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中的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便服毕业设计鄙直伯通桥不识好歹捶扑搥胸跌脚颠张峨冠藁街瓜牛庐孤刹河夫后患沍冻徽帜嗟矜借支积氛鸡鹿塞惊悟纠结技懩剧虏渴乏枯澁柳梢青戾于梨园子弟龙眉漏火论裁买籴内镇烹庖鬅茸倾仰秋嶂软膏入奏撒风商展设险诗称尸利素餐衰败枢密戍陀罗疏引兕爵讼案陶琴停泊外闲霞床小商贩奊诟信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