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谴的意思、薄谴的详细解释
薄谴的解释
犹薄责。轻微的责备或责罚。 明 张居正 《答操江王少方书》:“鄙意以为盗赃已获,可从宽处……上意以部覆抚按罚治为轻,区区又委曲议拟,乃得薄谴。” 明 顾大典 《青衫记·抗疏忤旨》:“下官不知时讳,触犯天颜。仰荷圣恩,恭承薄谴,已出万幸。”《清史稿·文宗纪》:“五月戊子, 周天爵 奏, 武宣 东乡 逸贼窜入 象州 。詔切责之,各予薄谴。”
词语分解
- 薄的解释 薄 á 厚度小的:薄片。薄饼。 冷淡,不热情:薄待。 味道淡:薄酒。 土地不肥沃:薄田。 肥浓厚深 薄 ó 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轻微,少:薄礼。薄产
- 谴的解释 谴 (譴) ǎ 责备:谴让(斥责)。谴责。 贬谪:谴谪。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薄谴
释义
“薄谴”是汉语复合词,由“薄”与“谴”组合而成,意为轻微的责备或处罚。其中:
出处与经典用例
该词源自古汉语,最早可追溯至《尚书》中的惩戒概念,后成为固定搭配。例如:
北宋欧阳修《泷冈阡表》载:“汝能免于刑罚,而有待于薄谴者,由我先人之遗训也。”
此句意为“你能免于重罚而仅受轻责,是因先祖的教诲”,凸显“薄谴”的从轻发落之意。
用法特征
- 语境: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叙述,如司法、官场或道德训诫场景。
- 语义侧重:区别于重罚(如“严惩”“重谴”),强调过失较轻或处置宽仁。
- 现代延伸:偶见于批评性文体,如“仅受薄谴”暗指追责力度不足。
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薄责、轻罚、微惩
- 反义词:严惩、重罚、苛责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6页。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9卷,第1247页。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谴”字条。
-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卷二十五《泷冈阡表》。
网络扩展解释
“薄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 发音:bó qiǎn(“薄”读作bó,表示轻微;“谴”指责备)。
- 核心含义:指对过错或错误进行轻微的责备或责罚,带有宽容或从轻处理的意味。
2.详细解析
- 词义构成:
- 薄:形容程度轻、不严厉。
- 谴:本义为责备、责罚,常见于正式或书面语境。
- 组合后表示“轻微的批评或处罚”,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宽容态度。
3.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常见于古代公文或文学作品中。例如:
- 明代张居正《答操江王少方书》提到“委曲议拟,乃得薄谴”,指通过调解减轻处罚。
- 《清史稿》中记载官员因过失被“薄谴”,体现官方文书的委婉表达。
- 现代适用:可用于描述对轻微错误的口头批评或象征性惩戒,如“领导对下属的失误仅作薄谴”。
4.近义与对比
5.注意要点
- 语境限制: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表达,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 情感色彩:隐含宽厚、留有余地的态度,与“严厉追责”形成对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典和查字典的释义及例句。
别人正在浏览...
昂然白足禅师半休兵厮不仪财帛残照常价初辉箠楚春赛麤露弹纬氮循环鼎位斗聚独胆英雄翻斤斗飞牡风格钢琴干禁瑰才诡手鹤老秽语呼朋引类奸胆疆毅交冲憍淫玠珪惊讶矜争酒闷子九箴坎穽口是心苗离程利金纶章麻秸暮子霓裳羽衣擗慄迫近清狂上地上都声价百倍率舞术道缩银胎气谈风月贪黑蹄蹶巷伯庠斆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