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干戈的意思、干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干戈的解释

[weapons of war;war] 干与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战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化干戈为玉帛。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详细解释

(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诗·周颂·时迈》:“戴戢干戈,载櫜弓矢。”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说唐》第一回:“金鼓喧天,干戈耀日。”

(2).指战争。《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干戈兴则武夫奋,《韶》《夏》作则文儒起。”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黄遵楷 《<人境庐诗草>跋》:“今海内鼎沸,干戈云扰。”

(3).指兵士,武力。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孙武 曰:‘吾以 吴 干戈西破 楚 ,逐 昭王 而屠 荆平王 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权术,立退干戈。” 邓友梅 《别了,濑户内海》:“后来又一想,不象,两个孩子男女私情的事,警察署不用动这么大干戈的。”

(4).古代武舞。《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於东序。” 孙希旦 集解:“干戈,武舞。”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然习其射御於礼,习其干戈於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干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古代兵器
    “干”指盾牌(防御武器),“戈”指类似长矛的进攻武器,二者合称泛指古代兵器。例如《诗经》中“载戢干戈,载櫜弓矢”即指收纳兵器,停止战争。

  2. 战争象征
    “干戈”常代指战争或武力冲突。如《史记》提到“干戈平定四海”,王安石诗句“干戈四海愁”,均以“干戈”隐喻战乱。


二、引申含义

  1. 武力与兵士
    汉代《吴越春秋》中“吴干戈西破楚”的“干戈”指军队或武力。
  2. 和平转化
    成语“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从战争转向和平或友好(如大禹治世典故)。

三、其他用法


四、总结

“干戈”从具体兵器发展为战争象征,兼具历史、文化、文学多重意义。其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延伸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干戈(gān gē)一词来源于古汉语,它通常用来描述战争和冲突。它的字义和构成如下: 部首:干(gàn)和戈(gē)。 笔画:干有3画,戈有8画。 干戈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起初表示古代战争中的武器,后来逐渐扩展为战争和冲突的代名词。 在繁体字中,干戈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中,干的写法稍有不同,古代写法中的“干”字多用于表示树干等意思。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干戈一词: 1. 这个国家历经了多次的干戈,终于实现了和平。 2. 在这场残酷的干戈中,无数的生命付出了代价。 一些与干戈相关的组词有: 1. 干戈相见(指双方敌对势力在战场上相遭遇) 2. 干戈不止(指战争和冲突不断,无法停止) 3. 干戈四起(指各方势力都在进行战争和冲突) 干戈的近义词是战争,冲突,斗争等。 干戈的反义词是和平,和谐,友谊等。

别人正在浏览...

八府巡按摆饭灞上变时冰心嬖女常赁传家寳出上赐休捣装钓道对子顿扰二想冠帔固色古昔谷芽黄垩缓歌黄李灰殒互为因果坚持不懈歼灭战解忧极駡敬独矜立金杏进衆狂纵两来子淩谇貍物陇塞緑天煤耗铭述内参内蒙古高原鸟踊平夷秋玉姌嫋衽席无别散更上赏视护水葓四司六局太湖精挑包统子外观位地物形下辞谿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