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赋职的意思、赋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赋职的解释

授予职事。《国语·晋语四》:“公属百官,赋职任功。” 韦昭 注:“赋,役也。授职事。” 唐 权德舆 《绛州刺史李公神道碑铭》:“赋职任功,名声章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赋职,汉语复合词,由“赋”与“职”构成。《汉语大词典》中“赋”本义为“授予、给予”,如《周礼》载“赋职任功”即授予官职考核功绩;“职”指官位、职责,如《说文解字》释“职”为“记微也”,后引申为分内应司之事。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指“授予官职”或“分配职责”。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赋职而退”,即官员接受任命后离朝履职。现代语境中,“赋职”可解作“赋予职位或责任”,例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根据才能授予相应的职务”。

从构词法分析,“赋职”属动宾结构,强调主动性与权威性。其近义词包括“委任”“授职”,反义词为“罢免”“卸职”。使用场景多见于行政任命、职场管理等领域,如“企业通过考核为员工赋职”。

网络扩展解释

“赋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授予职务或分配职责,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解释

  1. 基本含义
    由“赋”(授予、分配)和“职”(职务、职责)组成,指上级对下属分配具体的职位或任务。例如《国语·晋语四》中的“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即描述君主为官员分派职责。

  2. 古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君主或掌权者对臣属的任命,强调职责的分配与权力的赋予。如唐代权德舆在《绛州刺史李公神道碑铭》中写道:“赋职任功,名声章明”,指通过职责分配使官员建功扬名。


词源与结构


现代延伸

尽管“赋职”在古代更为常见,但现代可类比为组织管理中“岗位分配”或“职责授予”的正式表述,常见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


引用文献

  1. 《国语·晋语四》:“公属百官,赋职任功。”
    ——韦昭注:“赋,役也。授职事。”
  2. 权德舆《绛州刺史李公神道碑铭》:“赋职任功,名声章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职官制度,可参考《国语》及唐代职官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纳托利亚鏖剪百花洲昄宇笔触别宇不到得才干采笺朝兢夕惕逞工炫巧称家之有无池亭淳着黨援耽嗜底账都郛二黄儿女姻亲勾押官宅还即毫心鸿工櫰香谎汉子尖叫机筹桔槔烽经过惊疑极态开啓蔺生貍鼬满满流流卯云美稼媒介尼姑庵宁波市翩翩风度屏隐仆大夫千峰百嶂乾九巧故衾襚雀马鱼龙瞿陵若英商歌说来话长四同外书晚魄像心适意协力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