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并州的意思、并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并州的解释

古州名。相传 禹 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 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 河北 保定 和 山西 太原 、 大同 一带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州之国……正北曰 并州 ,其山镇曰 恒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并州是古代中国重要的行政区划名称,其含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地理与历史沿革

  1. 九州之一

    先秦文献《周礼·夏官·职方氏》将天下分为九州,并州位列其中,范围涵盖今山西太原、河北保定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属北方军事要地。

  2. 汉至唐代行政区

    汉武帝设并州刺史部,辖太原、上党等郡。唐代并州为河东道治所,后升为太原府,成为北都,战略地位显著。

二、文化意象与诗词符号

  1. 思乡文化符号

    唐代贾岛《渡桑干》中“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以并州代指羁旅之地,赋予其深沉乡愁意象。

  2. 边塞风物代表

    并州剪刀、快马等物产常见于诗文,如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喻指锋锐利器。

三、地名遗存与演变

“并州”作为历史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仍保留“并州路”等称谓,印证其地理延续性。《元和郡县图志》载:“并州,开元十一年改为太原府”,可见其行政演变轨迹。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并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区划名称,其含义和地理范围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并州”是古九州之一,最早可追溯至大禹治水后划分的九州体系。拼音为bīng zhōu(注意:非“bìng zhōu”),属于历史地理概念。

二、历史与地理范围

  1. 先秦至汉朝

    • 据《周礼》《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范围包括今河北保定、山西太原及大同一带。
    • 虞舜时期将河北旧正定、保定与山西旧太原、大同划为并州,周朝沿袭此制。
  2. 汉朝至唐朝

    • 汉代扩展至山西全境及陕西延安、榆林等地。
    • 北朝至唐代,并州范围缩小,专指山西太原府(今太原市为核心区域)。

三、文化影响

并州作为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在古诗词中常被提及,例如唐代贾岛《渡桑干》中“客舍并州已十霜”,侧面反映其历史地位。

四、演变与现状

宋代以后,“并州”逐渐被“太原府”取代,但作为地理符号仍用于文学或历史表述。现代中国行政区划中已无此名称,其故地主要对应今山西省中部及北部地区。


以上内容综合自《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如需完整历史沿革可查阅相关古籍或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览...

白绵班序霸业被胎边韶腹炳赫宾正碧丝不疚敞快称藩冲厚初等吹呼搭班子达奚发赀诽言怫然概志歌奏画腹毁剥讲故事讲价钱践阼釂醻警察与赞美诗进胁击抨钧慈举止不凡恇悚魁艾困蹇雷作乐佚联蹇灵丝利钱流啭卖大户庙堂之器牧骑内壸咆哮牵挂七注森槮赡学时意率先数棊位地危独畏怯稳稳扎扎五鬼闹判无声无色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