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哥巴文的意思、哥巴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哥巴文的解释

中国 *********的一种音节文字。自左向右横写。重文别体很多。许多字是东巴字的简化,也有些字受汉字影响而产生。主要用于抄写经书,使用范围很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哥巴文是中国云南省纳西族使用的一种音节文字,属于东巴文化体系中的辅助性书写符号。其名称源自纳西语“ɡɯ³³bɑ²¹”,意为“弟子文字”,主要用于标注宗教经典、记录民间文书或注释东巴象形文字。根据《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研究》(中华书局,2010)记载,哥巴文形成于13世纪左右,现存约800个单字,包含表意、表音和借源字符三类,其中约四成借用东巴文形体,三成源于汉字变体,其余为独创符号。

该文字系统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音节文字性质,每个符号对应固定音节;二是异体字现象普遍,如“水”有12种写法;三是存在地域性变体,丽江宝山地区的字形与白沙版本差异率达37%(《民族语文》1998年第4期)。目前哥巴文文献主要收藏于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较著名的《黑白战争》手稿包含214个哥巴文字符,被列为云南省首批古籍重点保护项目(云南民族出版社《东巴教与纳西社会》,2005)。

学术界对哥巴文的研究集中在文字学价值方面。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中国民族古文字文献学》(2016)指出,其“汉字借形改读”现象为文字传播理论提供了独特案例,例如借用汉字“天”字形但改读为纳西语“mbu³¹”(意为“飞”),这种跨语言文字借用机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哥巴文是中国纳西族使用的一种音节文字,具有以下特点:

  1. 名称与起源
    “哥巴”是纳西语“ɡΛbɑ31”的音译,意为“弟子”或“徒弟”。因其创制于东巴文之后,且部分字形简化自东巴文,故得此名。它形成于明末清初,属于标音文字系统,一字一音。

  2. 文字结构与特点

    • 哥巴文仅有约30个字母,但通过组合可形成完整的文字系统。
    • 书写方向为自左向右横排,字形简化,存在大量异体字。
    • 字源复杂,既包含东巴文的简化形式,也受汉字、藏文等影响,属于“拼盘文字”。
  3. 用途与现状
    主要用于抄写宗教经书,使用范围较小,集中在云南丽江等地。相较于东巴文的象形特征,哥巴文更注重表音功能,但普及度较低。

  4. 历史背景
    纳西族长期处于多民族交融环境中,哥巴文的创制缺乏统一规范,不同地区的东巴(祭司)自行造字,导致文字异体繁多、来源多样。

注意:部分网页提到哥巴文作为成语表示“文采斐然”,但此解释与文字学定义无关,可能为误用或同名异义现象。

别人正在浏览...

爱口百意罢免权版子不淫不知所云朝生趁汤推冲炎穿凿傅会楚思诞略大圆镜智地突肥钝風威分好分说负持干啼湿哭甘限文书冠昏鬼囚果蔬横殃飞祸讲化徼妙徼塞金聚计庭就中几砚据此沮逆俪对緑毛幺凤墨吏奴颜媚骨牝牡琪殿轻量级庆覃去得燃料剩余産品事酒诗章受直搜索枯肠台驭陶欣同门异户唯物下浄筱骖篠骖小幼黠小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