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蚤的意思、格蚤的详细解释
格蚤的解释
方言。跳蚤的别名。《中国歌谣资料·半夜捉我打内战》:“蚊虫格蚤咬身上,一晚哭到亮。”
词语分解
- 格的解释 格 é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击,打:格斗。格杀。 推究:格
- 蚤的解释 蚤 ǎ 昆虫,赤褐色,善跳跃,寄生在人和畜的身体上,吸血液,能传染鼠疫等疾病。通称“跳蚤”、“虼蚤”。 古同“早”。 古同“爪”。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格蚤(gé zǎo)是汉语方言中对跳蚤的别称,尤其在北方部分地区使用。其核心含义如下:
-
词义解析
“格蚤”指一种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寄生昆虫(学名:Siphonaptera),常寄生于哺乳动物或鸟类体表,吸食血液并引发瘙痒。该词属方言词汇,现代汉语通用词为“跳蚤”。
-
方言分布与用法
该词多见于河北、山东、山西等北方方言区。例如:“炕上闹格蚤,咬得睡不着觉”(引自冀鲁方言用例)。其构词中“格”为方言音变,无实义;“蚤”为古汉语对跳蚤的本称(《说文解字》:“蚤,啮人跳虫也”)。
-
文化关联
民间俗语“格蚤脾气”形容人性情急躁(如:“这人跟格蚤似的,一点就跳”),侧面反映跳蚤行动迅捷的特性。
权威参考资料:
-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格蚤”词条释义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蚤”字释义及方言演变
- 《河北方言词汇编》(河北人民出版社) 冀鲁官话用例分析
- 《中国昆虫志》(科学出版社) 蚤目昆虫生物学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格蚤”是一个方言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跳蚤的别名,用于描述一种寄生在人或动物身上、吸食血液的小型昆虫。
- 语源背景:“格”在方言中可能与“隔”或“虼”相关(如北方方言“虼蚤”),而“蚤”是跳蚤的通称,因此组合成“格蚤”作为特定地区的称呼。
2.发音与用法
- 注音:普通话读作gé zǎo(ㄍㄜˊ ㄗㄠˇ)。
- 例句:来自民谣《半夜捉我打内战》:“蚊虫格蚤咬身上,一晚哭到亮。”,生动描绘了被蚊虫和跳蚤叮咬的痛苦场景。
3.使用范围
- 方言属性:主要出现在中国部分地区(如西南官话区)的民间口语或文学作品中,现代通用语境中较少使用。
4.补充说明
- 生物学特征:跳蚤体小无翅,善跳跃,可传播疾病(如鼠疫)。
- 文字拆分:单字“格”有“规格”“阻碍”等含义,但此处仅为方言拟音,无实际语义关联。
若需进一步考证方言分布或历史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地方志或语言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阿负白绵班轮笔床博局步走财能才藻惨绝孱愚垂及啜食出世人存粮大发谬论湩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废朝锋巨富家翁告倒高攀革作刮言怀奸晃然江门监书翦剔接膝金迭浸剂劲妙继绍开母开园阃业老老实实淩躐利巧六同轮囷面喻名声籍甚帡帏贫约酺醵遣将调兵去伪存真儒林丈人儒席魫灯折俎事虑楟食外贸伟鉴文昭武穆笑模悠悠小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