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经斧削而未修整的木料。《南齐书·刘善明传》:“ 善明 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牀榻几案,不加剗削。”
斧木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历史用例两方面解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指出,“斧”本指砍斫工具,《说文解字》释作“斫也,从斤父声”,“木”则指树木或木材。二者组合构成的“斧木”,在古汉语中特指用斧头加工木材的过程。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斧木为舟”的造船工艺,印证该词指代木材加工技艺。明代《天工开物》详述“斧木需察纹理”的技术规范,显示其延伸出木工操作规范的含义。清代《康熙字典》将“斧木”归入器物制造类词汇,强调其实用工具属性。
现代汉语中,该词常见于传统工艺研究领域,《中国木作工具沿革考》等专著将其定义为“以斧为主要工具的木料初加工工序”。需要注意的是,当代日常语境已较少单独使用该词,多作为专业术语存在于工艺史、考古学等学术文献中。
“斧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经斧头砍削后尚未精细加工的木料,即表面粗糙、保留原始切削痕迹的木材。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例如:
在部分语境中,“斧木”可比喻行事粗暴、缺乏细致考虑的人或事物,强调粗糙、不精细的特点()。
“斧木”既指物理上未修整的木料,也可引申为粗糙的行事风格,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南齐书》等古籍()。
安营下寨板角刨子彩杖焯着承从床头捉刀人川后吹气胜兰啐饮错连典肆谛听砘子泛澜附肤落毛港府感世海宴河清憨笑黑蛇横唐红头文件后味滑座绛绡头艰难曲折鸡盲津腻极且月聚寇居起科头赤足宽慈鑛油炼狱理例卖侮尨眉迷茫农副产品披坚执鋭品鉴贫危轻色龋痛忍志瑞命孺童沙鹑上谄下渎身薄蛇珠雀环适均收掠熟知同寀讬讽乡耋小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