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龍的意思、伏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龍的解釋

(1).潛伏着的龍。比喻隱居待時的賢者。 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之六:“伏龍一奮躍,鳳雛亦飛翔。”參見“ 伏龍鳳雛 ”。

(2).指竈神。 宋 洪邁 《容齋四筆·伏龍肝》:“伏龍在,不可移作。所謂伏龍者,竈之神也。”

(3).陰陽家的禁忌日之一。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今陰陽家禁忌,可謂極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龍禁、楊公忌……鹹池、伏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伏龍”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1. 比喻隱居的賢者
    指潛伏的龍,常用來隱喻尚未顯露才能的隱士或待時而動的傑出人物。例如宋代朱熹《齋居感興》詩中的“伏龍一奮躍,鳳雛亦飛翔”,即以“伏龍”與“鳳雛”(龐統)并稱,暗指諸葛亮等人才。

  2. 指代竈神
    古代民俗中,“伏龍”亦為竈神的别稱。如《容齋四筆》提到“伏龍在,不可移作”,這裡的“伏龍”即竈神,與民間祭祀習俗相關。

  3. 陰陽家的禁忌日
    《五雜俎·天部二》記載,陰陽家将“伏龍”列為每月禁忌日之一,與月忌、龍禁等并列,屬于古代曆法中的特殊禁忌。

  4. 其他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如網絡資料)提到“伏龍”可能代指諸葛亮(號卧龍),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權威佐證,需謹慎使用。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潛伏的龍”展開,既有具象的龍意象,也衍生出隱士、神靈、禁忌等文化符號。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龍》一詞的意思是指隱藏的人才或能力。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龍(一)和父(從)得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故《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該故事描述了一位叫做司馬遷的智者,他潛心修煉而沒有顯露自己的才能。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均為「伏龍」。 古代的漢字書寫方式稍有不同,但「伏龍」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相同。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伏龍」這個詞,例如: 1. 他隱藏的才能真是一條伏龍。 2. 這個項目中的某些人才一直伏龍,我們需要發掘出來。 3. 他骨子裡有一條伏龍,隻待時機成熟就會展現出來。 關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這裡有一些相關的詞彙: 組詞:伏龍觀察、伏龍泉、埋伏龍脈、伏龍穴 近義詞:潛力股、隱藏的人才、潛龍、才子 反義詞:顯露的才能、表現出來的技能、顯龍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