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酒瓮的意思、覆酒瓮的详细解释
覆酒瓮的解释
极言著作无价值。《晋书·左思传》:“﹝ 陆机 ﹞与弟 云 书曰:‘此间有傖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参见“ 覆酱瓿 ”。
词语分解
- 覆的解释 覆 ù 遮盖,蒙:覆盖。覆溺。覆蔽。覆被(遮盖,喻恩荫)。覆庇。 翻,倾倒,败,灭:覆舟。颠覆。覆灭。覆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覆没(?)。覆水难收。覆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
- 酒瓮的解释 亦作“ 酒罋 ”。盛酒的坛子。亦借指酒。《晋书·文苑传·左思》:“﹝ 陆机 ﹞与弟 云 书曰:‘此间有傖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 思 赋出, 机 絶叹伏,以为不能加也。”《汉书·
专业解析
覆酒瓮是一个具有典故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义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覆酒瓮”字面指覆盖酒坛的废纸或无用之物。古代酿酒以陶瓮为容器,饮用时需用纸张、布帛等封盖瓮口。文人常将废弃的文稿用于此途,故“覆酒瓮”字面指代被丢弃的、仅能用作封酒坛的文稿。
二、典故来源与引申义
该词核心意义源于《晋书·左思传》的典故:
西晋文学家左思历时十年写成《三都赋》,初时无人赏识,甚至被文人陆机讥讽:“此间有伧父(粗鄙之人),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后《三都赋》广为流传,造成“洛阳纸贵”,陆机叹服。
由此,“覆酒瓮”引申为:
- 被轻视的拙劣作品:指初遭贬斥、被视为毫无价值的文字;
- 无用之物的代称:比喻遭人弃置的废物;
- 暗含逆袭可能:如左思之作最终受推崇,亦暗示事物价值可能随时间被重新认识。
三、权威文献佐证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覆酒瓮”为:“盖酒瓮之物,喻毫无用处的作品。”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提及“瓮”为贮酒器,“覆”即遮盖,印证其物质功能。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强调该词“含贬义,多指遭鄙弃的诗文”,并援引《晋书》典故。
四、文化意蕴
“覆酒瓮”浓缩了中国文化中对“价值判断”的辩证思考:
- 表面批判文人相轻的狭隘;
- 深层寄托“慧眼识珠”的期待,警示勿以一时成败论价值。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晋书》《古代汉语词典》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覆酒瓮”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fù jiǔ wèng,字面意思是“用来盖酒瓮的废纸”,现多用来形容著作或文章毫无价值,甚至只能作为废纸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核心意义:指作品质量低劣、毫无用处,常带有贬义。类似现代语境中“废纸一张”的比喻。
- 同义词:又称“覆酱瓿”(酱瓿是装酱的陶罐),两者均出自典故,表达对作品的否定。
2.历史出处
此成语源自《晋书·左思传》的典故:
- 背景故事:西晋文学家左思创作《三都赋》时,陆机听闻后写信给弟弟陆云,嘲讽道:“此间有伧父(粗鄙之人),欲作《三都赋》,待其写成,只能用来盖酒瓮!”(“当以覆酒瓮耳”)。
- 后续发展:左思最终完成《三都赋》,却因文采出众引发“洛阳纸贵”,反讽了陆机的轻视。
3.字词解析
- 覆:遮盖、覆盖。
- 酒瓮:古代盛酒的陶器。
- 整体字面:用无用的纸张(如低劣的文章)盖住酒瓮,防止灰尘落入。
4.使用场景
- 文学批评:用于贬低他人作品,如清代乾隆评钱谦益诗作时曾用“真堪覆酒瓮”。
- 自谦之辞:古人亦可能用此自谦,如“拙作恐覆酱瓿”。
5.文化关联
- 相关典故:“洛阳纸贵”与“覆酒瓮”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形容作品风靡,后者则强调无人问津。
- 延伸思考: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对文学价值的评判标准,也暗含“以成败论英雄”的意味。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或不同解读,可参考《晋书》《初学集》等古籍或相关评论。
别人正在浏览...
榜运暴敛横征弊薮逼逐不便豺贪赤侧池观棰敕粗顽大甲倒买倒卖大丈夫等身金方寸封冻風禮改服盥沐孤耿孤鸟熀燿火焰阶衔金麦鞠裳开编辽滇軨軿零谢陋俚鹿踪帽徽没脚螃蟹蒙松魔浆槃蓝鹏迹披较破墨千佛山愆衅翘英囚拘肉騣上古伤疻申志霜臼顺子束勖私官鱐鱼逃名陶卫天历僮指土祇香浥挦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