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保护贸易的意思、保护贸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保护贸易的解释

“自由贸易”的对称。利用国家权力,制订高额关税以及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防止外国商品竞争,以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政策。第二次************后,发达国家一直推行这种政策。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它幼弱的民族工业,也实行必要的保护贸易措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保护贸易是指国家通过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等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冲击的经济政策体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贸易"的释义,其核心是"商品的买卖或交易活动",而"保护"则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两者结合形成的专业术语,在经济学领域具有以下特征:

  1. 政策导向性

    保护贸易以关税壁垒(如进口附加税)和非关税壁垒(配额、许可证制度)为主要手段。根据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研究报告》,2023年我国对钢铁行业实施的进口配额制度就属于典型保护措施。

  2. 产业庇护机制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四章"对外贸易救济"相关规定,政府可对受冲击产业实施反倾销税。例如2024年对进口聚氯乙烯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计算公式为: $$ text{倾销幅度} = frac{text{正常价值} - text{出口价格}}{text{出口价格}} times 100% $$

  3. 动态平衡特征

    不同于绝对封闭政策,现代保护贸易强调"有保护的开放",这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球价值链重构与贸易政策调整》白皮书中有系统论述,主张根据产业发展阶段调整保护力度。

  4. 历史演进维度

    从19世纪德国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到WTO框架下的特殊保障措施,该概念始终随国际经济格局演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学》教材指出,当前数字服务税等新型保护工具正在形成。

网络扩展解释

保护贸易是一种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政策,旨在通过限制进口、鼓励出口来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特点:

1.定义与核心目标

保护贸易是“自由贸易”的对称,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如关税、进口配额等)限制外国商品竞争,同时为本国产业提供支持,以维护国内市场和经济利益。其核心目标是保护本国新兴产业或弱势产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扶持民族工业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2.主要措施

3.应用场景

4.与自由贸易的对比

保护贸易强调国家干预,而自由贸易主张减少贸易壁垒,依赖市场自由竞争。两者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两个基本方向。

5.历史背景

保护贸易政策最早可追溯至15-16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通过积累金银财富和扶持手工业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政策演变,可参考相关经济学文献或国际贸易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魂定魄白霓暴崩保身宾婚承福大家伙挡死牌笃固敦慤风管風沫冯气凤眼窗高祖父供赋还反杭绸好孬禾秆荒荒怳悢汇演讲耨将器见小闇大见仗甲舍羁寓橘皮钜纤狙学堀室揽持力证龙奥鲁邦瞀眩名物木匠带枷能奈褭蹏凭险仆陈抢水汧国跷怪齐步容头过身伤亡式则探采套数铁心肠童叟无欺图形吐晕文楸消肿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