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保皇派的意思、保皇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保皇派的解释

指拥护君主制或主张君主立宪制,政治思想保守的政治派别。《<廖仲恺集>前言》:“在这个时期中, 廖仲恺 曾被选为 中国 留学生会会长,经常和留学生中的保皇派进行斗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保皇派(bǎo huáng pài)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政治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支持君主制度、维护君主统治地位的政治势力或个人。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渊源、特征及当代引申义四个方面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保皇派指主张保留帝制、拥护君主统治的政治派别,常与主张推翻君主制的革命派相对立。该词带有鲜明的历史色彩,特指中国近代史上反对民主革命、效忠清王朝的势力。

《汉语大词典》进一步强调其对抗进步思潮的属性,定义为“在民主革命时期,顽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政治集团”。


二、历史渊源与典型代表

保皇派兴起于清末维新变法失败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人士流亡海外后成立“保皇会”,主张通过改良实现君主立宪制,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暴力革命。其核心诉求包括:

  1. 维护清廷统治:主张保留光绪帝位,反对共和革命;
  2. 推行君主立宪:倡导效仿日本、英国建立议会制度,但保留君主象征性权力;
  3. 抵制民主革命:视革命为“暴乱”,认为激进变革将导致国家分裂。

三、主要特征与主张

  1. 保守性:坚持传统君主制为合法政权形式,反对体制颠覆;
  2. 改良倾向:支持渐进式改革(如立宪),但排斥彻底革命;
  3. 精英立场:多代表士绅阶层和旧官僚利益,与底层民众诉求存在隔阂。

四、当代引申义

在现代语境中,“保皇派”可引申为泛指维护旧体制、反对根本性变革的保守势力,常见于政治学或历史评论中。例如:


权威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3. 李剑农.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商务印书馆, 2017.
  4. 萧公权.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2014.

网络扩展解释

“保皇派”是一个具有历史多义性的政治术语,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保皇派(亦称保皇党)是清末民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政治派别,主张保留君主制并实行君主立宪,与主张推翻帝制的革命派形成对立。

二、历史背景与主张

  1. 起源:因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康梁等维新派流亡海外成立“保救大清光绪皇帝公司”,试图延续维新思想。
  2. 政治目标:主张保留皇帝制度,通过君主立宪实现政治改革,反对暴力革命。

三、对立与影响

四、其他历史时期的引申含义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革期间,“保皇派”一词被用来指代支持党政领导或对文革持保留意见的群体,与“造反派”形成对立。

五、词源与评价

(注:如需查看更多学术研究,可参考、3、4等来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爱寶哀恸闇虫别籞鸊鹈刀憯恻曹长颤兢兢畴昨出庭大伙儿丹荔得出点墨低捋多样统一蜂液覆实敢不孤灯轨承国内鸿宝宏渺降等借阅寄匿进止计争啃嚼宽转狼牙棍流言飞文龙床芦牌濛松氓征面饭迷下蔡闹呀呀内诚内娣内廉庞然飘风骤雨耆老琼瑛山鸡舞镜施属守辱睡态暑来寒往岁比不登苏武传特笔往旧弦管孝帛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