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赴告的意思、赴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赴告的解释

1.春秋时各国以崩薨及祸福之事相告。前者称"赴",后者称"告"。
2.专指报丧。
3.奔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赴告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和语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赴”原指急速前往,《说文解字》释为“趋也”,引申为传达急讯;“告”即禀报陈述。二字组合后,“赴告”特指古代将丧亡、灾祸等重大事件急速传报诸侯或相关方,常见于先秦文献。如《春秋·隐公三年》记载“平王崩,赴以庚戌”,即周王室向诸侯传达丧讯。

二、词义演变

  1. 周代制度:根据《周礼》记载,诸侯国有“赴告”义务,遇国君薨逝、自然灾害等需遣使驰报周天子及同盟国,形成早期信息通报制度。
  2. 文学转用:唐宋时期词义扩展,文人作品中常以“赴告”指代紧急传信,如陆游《老学庵笔记》载“边关赴告,昼夜不绝”。

三、现代语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仅存于历史文献研究与特定成语中。《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将其列为“古代汉语专有词汇”,建议使用者注意语境适配性。

网络扩展解释

“赴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春秋时期的通报制度
    指春秋时期各国之间传递重大事件的制度。其中,“赴”特指通报君主或贵族去世(如崩、薨),“告”则指通报祸福、战乱等其他重大事件。例如《左传·文公十四年》记载:“凡崩、薨,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说明当时未通报的事件不会被史书记录。

  2. 专指报丧
    后引申为专门用于报丧,如《史记·周本纪》提到周昭王南巡身亡后“其卒不赴告,讳之也”,即因避讳未对外报丧。

  3. 奔告(紧急告知)
    在部分文献中,也指紧急情况下奔走相告,如汉代《列女传》中“赴告大国”表示向大国紧急通报。


二、使用背景


三、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参考《左传》《史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阐证承办垂恩醇风出师无名颠算敚攘饿老鸱防空洞丰霸福基浮踪浪迹诟訿鸿笔丽藻渹湱黄刺玫黄榆塞毁坏胡鱅贾息节用裕民寄怀机具静重纠擿拘引开学康回磕膝盖困窭老帮闲劳惫勒崇娄山关萝卜花麦序密林普及本起奸遒豪日晡日天升差省舍使不得庶土宋臈俗事汤谷唐太宗腾还童龀退谷晚蚕蚊母树舞佾骁媒枭禽写法协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