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葆光的意思、葆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葆光的解释

隐蔽其光辉。比喻才智不外露。《庄子·齐物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成玄英 疏:“葆,蔽也。至忘而照,即照而忘,故能韜蔽其光,其光弥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葆光"是一个源自道家思想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隐藏光芒、敛藏智慧,强调内敛、含蓄的处世态度。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 本义指草木茂盛丛生之状(《说文解字》),引申为“遮蔽”“隐藏”。
    • 如《庄子·齐物论》注:“葆,蔽也。”
    • 指光芒、才智或显耀的外在表现。
    • 《周易·坤卦》:“含章可贞,以时发也”,即强调韬光养晦的智慧。

组合义:以草木遮蔽光芒,喻指收敛锋芒、深藏不露的修养境界。


二、哲学内涵(道家思想)

出处:《庄子·齐物论》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释义:

庄子以“葆光”形容道体虚空却蕴含无限能量的状态,倡导人应如深渊般内敛智慧,不张扬外露,以达至虚静无为的境界。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葆光:隐蔽其光辉。比喻才智不外露。”

    引用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3510-0。

  2. 《辞源(修订本)》

    “葆光:藏匿光彩。《庄子》以喻道之静默渊深。”

    引用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ISBN 978-7-100-11424-4。


四、文化延伸


结论:“葆光”既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亦为中华文化中含蓄智慧的象征,其思想至今仍具实践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葆光”是一个源自道家思想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1. 本义
    出自《庄子·齐物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原指隐蔽光辉,比喻才智或德行不显露于外,强调韬光养晦的处世态度。成玄英注解为“蔽其光”,即收敛锋芒,达到内在充实却低调的境界。

  2. 哲学内涵
    道家认为“葆光”是顺应自然、虚静无为的体现,如同深渊般深邃却表面平静,暗合“大智若愚”的思想。


二、延伸含义

  1. 品德象征
    部分文献(如《诗经》相关解读)引申为保持光明磊落的品德,形容人坚守正直,不受外界诱惑。但这种用法较少见,且与道家原义关联较弱。

  2. 文物术语
    清代乾隆帝曾用“葆光”形容瓷器包浆,特指器物表面因年代久远形成的温润光泽(如汝窑、哥窑瓷器),属于艺术鉴赏领域的专业术语。


三、权威辨析

“葆光”的核心意义源于道家哲学,强调内敛与含蓄,现代语境中亦可引申为低调处世或器物包浆,但需注意区分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綳杠产难程篇从新摧心澹沱发憾風閨風紋枌榆鲋子功次皓足嚄嚄嚼说教头桀健精核金梁霁止貜猳鞫审巨驵空忘口率困薄冷格了茑连篇累册离合器龙姿凤采炉头马邓门关蒙揜鸣声沐粱蓬荜生光钱点迁莺亲衞啓钥适婚双距蜀中所难肃容通粗土豆瓦沟婉奕畏难威望素著瓮中之鳖无心毫霞駮小过活逍遥伞息版谐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