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讽讪的意思、讽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讽讪的解释

讽刺毁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出题有他意》:“此后諂风稍衰,而讽訕者渐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讽讪(fěng shàn)是一个书面语词汇,指用含蓄或尖锐的言语讥笑、指责他人,通常带有贬义色彩。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讥讽嘲笑

    指通过含蓄或间接的语言表达对他人言行、品性的不满与轻蔑。

    例:鲁迅杂文中常以犀利的笔锋讽讪时弊。

  2. 隐晦批评

    以婉转的言语暗示批评,避免直白指责,常见于古代诗文。

    例:杜甫诗句中多有对权贵的讽讪之辞。


二、词源解析


三、古今用法对比

时期 用法特点 示例
古代 多用于诗文批评社会现象 “文人以诗讽讪朝政。”(《宋史》)
现代 强调言语攻击性,贬义色彩更浓 “他因讽讪同事遭人反感。”

四、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讽讪:用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94页)

  2. 《辞海》(第7版)

    以隐语讥刺,含轻蔑意味。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讽”字条)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讪”表讥笑时,常与“讽”连用,如《论语·阳货》“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来源: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45页)


五、使用注意


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讽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理解:

  1. 基本含义
    指通过讽刺、嘲笑或毁谤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不满或贬损,结合了“讽刺”(fěng)与“毁谤/讥笑”(shàn)的双重含义。

  2. 拼音与构成

    • 拼音:fěng shàn(注意:中误作“nàn”,其他权威来源均标注为“shàn”)。
    • 单字解析:“讽”意为含蓄的指责或劝告,“讪”表示讥笑或难为情。
  3. 详细解释与历史用例

    • 明代文献《野获编·科场二·出题有他意》提到:“此后諂风稍衰,而讽訕者渐出。”此处指在科举考试中,谄媚风气减弱后,讽刺毁谤的言论逐渐增多。
    • 行为特征:既包含言语上的尖锐讽刺,也可能带有贬低或诽谤的意图。
  4. 使用场景

    • 适用于对他人言行不满时,通过间接或尖锐的方式表达批评,常见于文学批评、历史评论或人际冲突中。
    • 需注意场合,过度使用可能导致人际矛盾。
  5. 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讥讽、诽谤、挖苦。
    • 区别于单纯讽刺(如“嘲讽”),“讽讪”更强调贬损性,甚至可能涉及不实指控。

“讽讪”是结合讽刺与毁谤的复合词,需谨慎使用以避免负面效果。其权威解释可参考《野获编》等古籍用例及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花傍晚碑牓比甲敝蹝敝帚自享辰夜雠姤吹竹大款淡蛾兑人多财善贾恶感風篁酚酞指示剂忿痛福庇跗蕚该辅赶忙告求鴚鹅更世合情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环纽懽忻鼓舞浑球加备剪灯新话俭莲建筑物惊世骇俗寄乳钧冶罝维拘絷举子业空壳勒取略彴流渐明罚配偶拼火谦词青领入来山陂顺星琐闻素虬同轝唯美主义吴醥狎鬣衔璧香山社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