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野战军的意思、第三野战军的详细解释
第三野战军的解释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主力之一。由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新四军大部和山东八路军一部发展而成。1945年10月和11月分别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1947年1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2月改为第三野战军。曾参与发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了整个华东大陆及沿海大部岛屿。1950年4月,第三野战军番号被撤销,8月并入华东军区。
词语分解
- 第三的解释 详细解释复姓。 汉 田广 孙 田癸 为 第三 氏。见 宋 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三十。
- 野战军的解释 指能适应在广大地区机动作战的军队详细解释适应广大区域机动作战的正规军。 毛 * 《关于辽沉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担负歼灭四十个旅左右(他们七月歼灭的七个旅在内),并攻占 济南 和 苏北
专业解析
第三野战军(简称“三野”)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由华东野战军整编而成,隶属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在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基本定义
根据军事历史文献,“第三野战军”特指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而成的战略战役集团。其核心任务是统筹华东战区(含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军事行动,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是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部队之一。
二、历史沿革与军事贡献
- 关键战役:主导渡江战役(1949年4月),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南京、上海等战略要地;
- 战略方向:转战华东、东南沿海,参与福州战役、厦门战役等,至1949年底基本解放华东全境;
- 撤销建制:1955年,随着全国军区调整,第三野战军番号撤销,所属部队整编为南京军区等。
三、权威参考建议
由于在线汉语词典类资源暂未收录“第三野战军”的独立词条释义,其定义需综合权威军事史料。建议查阅: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中央档案馆藏《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关于野战军整编的原始文献
注:为保障信息权威性,暂未提供网络链接。建议通过官方出版文献或档案机构获取第一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第三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其历史背景与军事贡献如下:
一、成立背景与构成
- 前身部队: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主力与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改编而成。1945年10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分别成立,后于1947年1月合并为华东野战军。
- 正式命名:1949年2月按全军统一编制改称“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并负责实际军事指挥。
二、核心领导与规模
- 主要领导:陈毅(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副司令员,实际战术指挥)、谭震林(副政委)、张震(参谋长)。
- 兵力规模:1949年改编时约58万人,至1949年12月发展至82.5万人,是当时解放军人数最多的野战军之一。
三、主要战役与贡献
- 关键战役:
- 孟良崮战役(1947年):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扭转华东战局。
- 淮海战役(1948-1949年):与中原野战军协同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奠定长江以北胜局。
- 渡江战役(1949年):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南京、上海等战略要地。
- 解放区域:主导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及沿海岛屿的解放。
四、历史评价
- 战术创新:粟裕提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成为解放军经典战术。
- 战功占比:第三野战军歼敌数量约占全军总战绩的三分之一,尤其在华东战场表现突出。
如需更详细战役列表或编制演变,可参考中国军网及百科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宝券炳焕逼邪伯鸾德耀畅盛撤版传世村怪大阿哥打瞌睡大科学瘅热捣虚邓演达防堤概尚鼛鼛更人公甫官佐骨肉罕伦皓日合不拢嘴恒産鸿采鸿黄花光护朽家儅江界金蝉计举要删芜坑害客田腊味六参官柳絮风美官孟公孟姥妙才牛脊雨千秋岁引轻便葺治蜃楼海市设诈使星耍处颂謡俗念铁门限笔题准退一步拓宽旺盛温耎鲜嫩咸水湖踃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