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庸的意思、丁庸的详细解释
丁庸的解释
(1).用以充抵力役的赋税。《周书·裴侠传》:“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裴公 贞惠,为世规矩。’”
(2).指以赋税充抵力役的制度。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丁庸变而差役,差役变而僱役。”
词语分解
- 丁的解释 丁 ī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丁 ē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庸的解释 庸 ō 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医。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需要:无庸细述。无庸讳言。 岂,怎么:庸讵(岂,何以,
网络扩展解释
“丁庸”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历史赋税制度相关解释(主要含义)
-
概念定义
指古代以赋税形式代替力役(即劳动力征调)的制度。百姓可通过缴纳特定赋税免除劳役义务,常见于北朝至隋唐时期。
-
文献佐证
- 《周书·裴侠传》记载百姓赞颂裴侠“丁庸不取”,体现清廉官员不征收此类赋税。
- 清代魏源在《默觚》中提及“丁庸变而差役”,反映该制度随朝代更替的演变。
二、现代引申的成语解释(需谨慎考据)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定义为成语,意为“形容人愚钝无能,无法胜任要职”,拆分解释为“丁”指愚钝、“庸”指平庸。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见明确对应,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误传,建议优先参考历史语境。
提示:若在古籍或历史研究中遇到该词,通常指向赋税制度;若在现代语境中作为成语使用,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语义准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丁庸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一个人无能力或缺乏才智。该词可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丁和庸。其中,丁是汉字的部首之一,表示人类的一部分,而庸是另一个部首,表示庄稼的场所。丁庸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创制过程中。在古代,丁庸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都是由两个字组成组合而成。在繁体字中,丁庸的形状会更加复杂,但意思和拼写方式是相同的。在古时候,丁庸的写法也基本和现在相同。以下是丁庸的例句:
1. 他在学术界被看作是一个丁庸之辈。
2. 这个公司的经营团队太丁庸了,需要改进。
3. 我们不能让自己陷入丁庸的状态,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
除了丁庸以外,还有一些近义词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比如无能、无才、庸碌等。反义词可以选择有能力、有才干、聪明等词语。希望以上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贝裘本军敝褐鼻孔弊帷部丞晨门呆钝法藏凤奁服汙高问宫体犷族刿目怵心诡说过七寒颤鸿鸿猴子荒亲缋画慧空禅院劫请金饼静词纪识橛痿克翦临祭流配鏧鏧龙雒侯马蜂窝鸣蚿敏洽末始纳闷拏音牛子骈聚覃奥青纱帐认人飒纚试厅诗囿顺志庶族四灵驷马高盖汤麪退畊讬食图治忘年之契文簟文深喔咿嚅唲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