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踶马的意思、踶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踶马的解释

一种烈性马。常用后蹄踢人。 宋 刘跂 《宣防宫赋》:“岌乎喘牛,蹶若踶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踶马”是古代汉语中对烈马的专称,指性情暴烈、常以蹄踢人的马匹。《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用蹄踢人的烈性马”,《辞源》释作“暴烈难驯的马”。该词由“踶”(本义为用蹄踢)和“马”组合而成,属于典型的行为特征命名方式,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马匹习性的描述。

古汉语中,“踶”字特指牲畜踢蹬的动作,《说文解字·足部》载:“踶,躗也”,段玉裁注:“谓用蹄躗物”。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即有“马伏圉而不用,则良驥与駑駘同皁”的描述,其中隐含对踶马难以驾驭的认知。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鲜见使用,仅在研究古代畜牧史或训诂学著作中出现。与之相关的词语有“踶啮”(又踢又咬)、“踶跂”(踢腿跳跃)等,均用于描述动物的攻击性行为。

网络扩展解释

“踶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ì mǎ()。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一种烈性马,常以后蹄踢人。这类马性情暴烈,难以驯服,古代文献中多用来形容具有攻击性的马匹()。

  2. 字形结构

    • 踶:左右结构,意为“踢”或“踏”,与足部动作相关。
    • 马:独体结构,指代马匹()。
  3. 引证与用法
    宋代刘跂在《宣防宫赋》中写道:“岌乎喘牛,蹶若踶马”,以“踶马”比喻躁动不安或难以控制的形态()。

相关词语

补充说明

“踶马”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如需更多组词示例(如踶跂、踶蹶等),可参考相关古籍或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埃墨半晩本世纪冰池成功成鸠乘虚而入穿败纯熟代码黨衆登践敌酋斗殷牛鹅翎反躬自省風火墻扶娄感情鼓令撼动好声鸿荒后晌化本皇迹焦碎儌幸稽防锦囊妙计锦衣肉食急松松踡蹐开发银行龛窟客裳览揆乐乐呵呵临机制变鸾枳叹麦尔登呢盲翁扪钥美姐没眼斤没账梦笔生花妙英敏速弃权任达日陵月替鋭卒三段俗駡淘漉梯阶文砌小拘小郎子西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