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地名。 春秋 卫 地。在今 河北 大名 东南。公元前584年 晋景公 与诸侯会盟于此。 战国 属 齐 ,公元前341年 齐 将 孙膑 伏兵杀 魏 将 庞涓 于此。《春秋·成公七年》:“八月戊辰,同盟于 马陵 。” 杜预 注:“ 马陵 , 卫 地。”《战国策·楚策一》:“夫 牛阑 之事, 马陵 之难,王之所亲见也。” 鲍彪 注:“ 魏 三十年, 齐 破 魏 马陵 。” 宋 梅尧臣 《古柳》诗:“飞霆痕尚白,如斩 马陵 庞 。”《醉醒石》第十回:“ 马陵 万弩伏,减灶诱狂夫。”参见“ 马陵书树 ”。
“马陵”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古地名(主要含义)
地理位置
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春秋时期属于卫国,战国时期划归齐国。
历史事件
二、成语引申义(较少见)
源自古代传说,形容人才华横溢、出类拔萃。据传古人马陵自幼聪慧,才华卓越,后世以此比喻非凡才能。
说明: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资料,其中地名解释为学界共识,成语用法较少见且可能受地域文化影响。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战国策》《春秋》等史籍或访问相关词条来源。
马陵是一个中文词汇,指的是古代传说中黄帝的坟墓所在地,也被称为马陵山。
马陵的拆分部首是马和阝,其中马是主部首,阝是附部首。马陵的笔画数为13画。
马陵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期。根据《史记·黄帝纪》的记载,黄帝去世后埋葬于黄山脚下的马陵山。这个地方由于与马有关,所以被称为马陵。
马陵的繁体写法为馬陵。
根据古代的金文、篆文等古文字体来看,马陵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1. 在古代,马陵被视为黄帝的陵墓所在地。 2. 这座马陵山风景秀丽,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马陵神社、马陵古道、马陵墓、马陵山、马陵道
黄帝陵、黄帝墓、黄山陵、黄山墓
非马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