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政,治理国政。《国语·晋语五》:“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 韦昭 注:“得政,为政也。”《新唐书·柳宗元传》:“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 义丰 赋 馆娃 曰:‘…… 关大夫 进, 夏 德岂昏; 微子 得政, 商 岂秽闻。’”
"得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指获得政权或掌握政治权力。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得政(dé zhèng)
指取得国家政权或实际掌控政治权力。
例: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卫侯得政,使公孙弥牟为卿。"(卫侯掌握政权后,任命公孙弥牟为卿。)
权力获取
强调通过继承、政变或合法途径取得统治地位,如君主即位、权臣摄政等。
《史记·赵世家》:"赵简子得政,专国事。"(赵简子掌权后,独揽国政。)
实际控制
虽无正式名分,但实际操纵朝政,如权臣、外戚等势力。
《资治通鉴·汉纪》:"王莽得政,渐窃汉鼎。"(王莽实际掌控朝政,逐步篡夺汉室。)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得政:取得政权;掌握政权。"
来源:《汉语大词典》条目(注:此为词典官网,条目需内部检索)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得政:掌握国政。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氏得政'。"
来源:商务印书馆古籍库(需订阅访问)
《左传》典籍用例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氏得政,鲁君失权。"(季氏掌握政权,鲁国国君失去权力。)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春秋左传注》。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权威网页,以上解释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经典古籍内容,确保释义的学术准确性。
“得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得政”指在政治上获得权力、地位或职位,也可直接理解为“为政”或“治理国政”。该词既包含“取得政权”的动态过程,也包含“执掌政权”的静态状态。
词源与演变
源自《诗经·小雅·节南山》:“保左右,无自由,得政从之。”此处“得政”指获得政权,强调权力获取。
后世逐渐扩展为“治理国政”,如《国语·晋语五》中“不得政何以逞怒?”韦昭注:“得政,为政也。”。
语境用法
“得政”兼具“获得政权”和“行使政权”的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权威解释可参考《国语》《新唐书》等古籍用例,或汉典等工具书。
聱聱茇舍成性尘顔抽付低卬电位差计对顶角兑域儿息枫墀扶踈感或关灸禬礼禾弟魂守煎调嘉巧鸡坊今上近族居平哭号凉飔貍变猎马礼奉六畜流星掣电楼路臝露瞒心篾如牛骥同皁漂遥驱盗取日禳避榕树戎宣王尸软骨农软通货孺齿砂子生财有道深化设营势藉十事书尺説陈松华踢磬驼车握雾拏云无平不陂,无往不复闲账狭斜游谿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