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德选的意思、德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德选的解释

谓以德行为标准选用人才。《后汉书·朱穆传》:“牧守长吏,多非德选。贪聚无猒,遇人如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工部侍郎 韦述 修国史,推 萧 同事;礼部侍郎 阳浚 掌贡举,问 萧 求人,海内以为德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德选指依据道德品行标准选拔人才的行为或制度,强调以德行为首要考量标准。该词属书面用语,常见于古代文献及现代学术讨论中,核心内涵如下:

一、字义分解

  1. 德:指道德、品行、操守。《说文解字》释为“升也”,引申为高尚的品格准则(许慎《说文解字》)。
  2. 选:意为选拔、推举。《玉篇》注“择也”,即从多人中甄选优异者(顾野王《玉篇》)。

    合成释义:以道德水平为基准的选拔机制。

二、典籍依据

  1. 古代制度实践

    周代“乡举里选”即蕴含德选思想,《周礼》载“以三德教国子”,德行考核为选官核心(郑玄注《周礼·地官》)。汉代察举制明确要求“光禄四行”(质朴、敦厚、逊让、节俭),属德选制度化体现(班固《汉书·武帝纪》)。

  2. 思想渊源

    孔子主张“举贤才”(《论语·子路》),孟子提出“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离娄上》),均强调德行对人才选拔的决定性作用。

三、现代学术界定

德选在当代汉语中特指:

基于候选人道德品质、职业操守等非技能因素进行的选拔活动,常见于干部任用、荣誉称号评定等场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四、相关概念辨析

权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德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以德行为标准选拔人才,主要应用于古代人才选拔的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德选”由“德”(品德、道德)和“选”(选拔、挑选)组成,字面意为“通过品德选拔人才”,强调在人才任用中优先考量道德修养而非其他因素。

二、历史出处与用法

  1. 古代文献记载

    • 《后汉书·朱穆传》提到:“牧守长吏,多非德选”,批评当时官员选拔忽视德行。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记载唐代阳浚主持科举时“问萧求人,海内以为德选”,即通过品德标准选拔人才,被广泛认可。
  2. 古代社会背景
    该词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古代选官制度的影响,如汉代的“举孝廉”和唐代科举中对品德的重视。

三、现代延伸与示例

  1. 现代引用
    该词在现代多用于强调道德在选拔中的重要性,例如:“企业高管选拔应注重德选,避免唯能力论”。
  2. 注意区分
    需避免与“德国选举”等现代简称混淆,其本义始终围绕“以德择人”。

四、相关词汇

总结来看,“德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才观的重要体现,至今仍对道德导向的选拔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世之利磅硠箔片沧路倡道逞祥崇替创建从正摧心大房倒沫点瓜点指划脚遏废发恼干忤躬擐甲胄乖诞鹤山翁灰动浑粹魂楼胡支扯叶煎駡交冲敬酒不吃吃罚酒瘠弃究诘絶后空前駏蛩开灯开光明快果浶浪乐虞良机练武沥酒理末铭镂闽徼漂溺彊直轻縠弃瓢悛戢羣龙无首塞氛森孙山童山眼嗜古太爷贪位天际真人畏却毋度吴趋曲鏬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