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非的意思、得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非的解釋

猶得無,莫非是。《魏書·郭祚傳》:“ 祚 曰:‘高山仰止。’ 高祖 曰:‘得非景行之謂?’” 唐 杜甫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得非 玄圃 裂,無乃 瀟湘 翻。” 清 洪昇 《長生殿·雨夢》:“呀,何處歌聲,凄凄入耳,得非梨園舊人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得非”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得非”通常表示推測或反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莫非是”“難道不是”。由“得”(表示可能性)和“非”(否定詞)組合而成,常用于疑問句或感歎句中。


二、具體用法與場景

  1. 表示推測

    • 用于對某種情況的猜測,帶有不确定語氣。
    • 例:“得非梨園舊人乎?”(《長生殿·雨夢》),意為“莫非是舊日梨園的人嗎?”
  2. 加強反問語氣

    • 通過否定形式強調肯定,常見于古漢語對話。
    • 例:高祖曰:‘得非景行之謂?’(《魏書·郭祚傳》),意為“難道不是指崇高的德行嗎?”

三、經典例句解析

  1. 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 “得非玄圃裂,無乃潇湘翻。”
    • 翻譯:這山水畫中的奇景,莫非是玄圃仙山崩裂?又像是潇湘江水翻騰?(通過“得非”與“無乃”并列,增強詩意聯想)
  2. 現代造句參考:

    • “報名人數得非遠超預期?”(表示對數量激增的驚訝)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出處,可參考《魏書》、杜甫詩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一、得非的意思 得非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是否該,是否應當,用于表示疑問、推斷等概念。 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得非這個詞的部首是彳(chì),筆畫數為7畫。 三、來源 得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這部古代典籍。根據記載,得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年》這篇文章中。在文中,當楚國公子圍在廪丘受辱時,他的心情無法平靜,便有人勸說他說:“得非上天有意,故使之也。”這句話表達了對上天安排的疑問和懷疑。 四、繁體 得非的繁體形式是「得非」,在台灣和香港地區常見。 五、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得非的字形略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得非的字形為「得」的下加「非」。而「非」的字形為「又」的左上改寫。所以古代寫法中,得非為「得」字下面加一個「又」字。 六、例句 1. 你得非去參加這次活動? 2. 昨天我得非給他打電話确認一下。 3. 我得非親自去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 七、組詞 得法、得力、得人、得意、赢得、得悉、得失、得心應手。 八、近義詞 能否、是否、是不是、會不會。 九、反義詞 當然、當然不是、肯定、絕對不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