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生知安行的意思、生知安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生知安行的解释

“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之省。古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清 朱之瑜 《勿斋记》:“生知安行者,古今之所共贵,而人生之所大愿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 东王 具生知安行之资……功烈迈乎前人,恩威超乎后世。”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生知安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总结如下:

一、基本释义

“生知安行”由“生而知之”和“安而行之”简化而来,指生来就懂得天下大道,并能从容自然地践行这些道理。它常被用来形容圣人独有的资质。

二、出处与思想渊源

  1. 核心出处:出自《礼记·中庸》,原文提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强调无论先天领悟还是后天学习,最终目标都是知行合一。
  2. 儒家思想关联: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将其与“尽心知性知天”结合,认为这是圣人的至高境界。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被视为这一境界的体现。

三、用法与延伸意义

四、相关对比

与“学知利行”(通过学习理解道理并践行)、“困知勉行”(经历困境后领悟道理并勉力实行)形成对比,三者最终目标一致,但路径不同。

如需进一步研究,可参考《礼记·中庸》原文或王阳明心学相关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生知安行的意思

《生知安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行动中获得智慧和安定。它强调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获得智慧和安定。

拆分部首和笔画

《生知安行》可以拆分为:生(shēng)、知(zhī)、安(ān)、行(xíng)。

生部的部首是生字的部首,并且由5画组成;知部的部首是矢字的部首,并且由8画组成;安部的部首是宀字的部首,并且由6画组成;行部的部首是彳字的部首,并且由6画组成。

来源

《生知安行》是古代文人学者根据他们对人生和学问的思考所创造的。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易经》中的一句话:“不以生知是非,不以安行威仪。”

繁体

《生知安行》的繁体字写作「生知安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生知安行》的古代写法为「生知安行」。

例句

1. 他通过实践才明白了《生知安行》的道理。

2. 只有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生知安行》。

组词

- 生活知识:指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知识。

- 安身立命:指在社会中找到一个稳定的位置,并为之努力奋斗。

- 行百里者半九十:指在行动的过程中,只有到达目的地的一半时,才能认为成功的机会较大。

近义词

1. 知行合一:强调知识和行动的统一,即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 知行不符:指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动与知识相悖背离。

反义词

知之不行:指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上,而不将其付诸实践。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