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叨第的意思、叨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叨第的解释

及第的谦词。《古今类事》卷七引 宋 钱易 《洞微志·钱公自述》:“ 咸平 二年方叨第,时已三十二矣。”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圭斋题彭氏程文》:“此外惟论十数通,表二十餘道耳。乙丑叨第后即为人持去,无一存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叨第”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单字本义及历史语用分析:

一、构词解析 “叨”读作tāo时,《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承受,谦词”,常见于“叨光”“叨教”等谦辞;“第”指次第,《说文解字》注“第,次也”,后引申为科举考中(如“及第”)。组合后,“叨第”可理解为“谦称自己获得科第名次”或“承受序列位置”。

二、文献用例 该词可见于明清科举文献,如《明儒学案》载有“叨第进士”的谦逊表述,指代考中进士却自谦为蒙受皇恩。清代《四库全书》部分地方志中,亦出现“叨列甲第”的类似用法。

三、现代应用 当代《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该词,但在研究科举制度的历史文献中仍有使用价值。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涉及古代职官制度或科举文化时,可参考《中国科举制度通史》等权威著作进行深度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叨第”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科举或考试场景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 谦逊表达:古人通过“叨第”淡化个人成就,体现传统礼仪中的自谦文化。例如宋代钱易在《洞微志》中写道:“咸平二年方叨第,时已三十二矣”,即考中进士后自述时使用此词。
  2. 语境特点:多用于文人自述或书信往来,如明代叶盛《水东日记》提到“乙丑叨第后即为人持去”,描述考中后文稿被他人取走的情景。

使用场景

文献引用

该词在《古今类事》《洞微志》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功名的谨慎态度。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扩展用法,中的来源链接。

别人正在浏览...

百叶红犇遯不然不豫鸧鸹彻齐池畔赤帷酬奬春半盯人东山起飞骞凤衾丰腴分夜根植宫槐沟溪锢漏国毁后变黄金瓜获取将顺其美家戏结引借助稽慢击破积羽骏爽括挠牢诚寥阒裂饼令节吝色卤池蔑辱木杻牧童辇阁女神卿长欺人自欺染化塞南申控十部从事十围五攻韬神晦迹挺子拓朴腯腯歪道问一答十瞎说八道袭常翕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