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耽于游乐。《文选·潘岳<射雉赋>》:“耽槃流遁,放心不移。”一本作“ 耽盘 ”。 徐爰 注:“槃,乐也。”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妙音感人,犹美色6*惑志,耽槃荒酒,易以丧业。”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耽槃汉语 快速查询。
“耽槃”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ān pán,其核心含义是形容沉迷于安逸享乐的生活,缺乏进取心。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过度沉溺于游乐或舒适的生活状态,不思进取,忽视工作或责任。常用于批评懒散拖沓、贪图享乐的行为。
需注意“耽槃”与佛教原义中的“槃”不同,此处为贬义用法。现代语境中多用于书面或文学批评,口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成语,可参考《文选》《声无哀乐论》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
《耽槃》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它指的是迷恋、沉溺于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的状态。
《耽槃》包含两个部首,左边的是木部,右边的是木部。根据《康熙字典》,该字的总笔画数为19画。
《耽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佛经,它是对佛陀在悟道之前修行时的苦行的描述。在佛教传统中,耽槃被用来表示陷入欲望和嗔怒中无法自拔的状态。在繁体字中,耽槃的写法为「耽盤」。
在古代,耽槃的写法可以有多种变化。例如,可以将「盘」的右边的「上田下凡」改为「直土」,也可以将左边的「木」改为「火」。这些变化主要反映了不同书法流派或个人的创作习惯。
1. 这个人整天迷迷糊糊,仿佛一直处在耽槃的状态中。
2. 他对音乐有着耽槃般的热爱,每天都不知疲倦地弹奏吉他。
耽杂、耽忧、耽惧、耽误、耽搁
迷恋、沉迷、着迷、沉溺、陶醉
超脱、解脱、释放、摆脱、清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