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驾马,用马驾车。《易·繫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管子·乘马》:“天下乘马服牛,而任之轻重有制。”
(2).犹运筹。谓经济谋划。《管子·乘马》题解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何如璋 云:“马者,算数之筹,如今所谓法马……乘者,计也。《周礼·天官·宰夫》‘乘其财用之出入’,即今算法乘除之谓。凡治国之法制,皆出於数,有所建置,必立马乘之,乃知其轻重长短多寡之数,而措注各得其宜。篇中言地、言用、言朝、言车,而详发均地分民,是标名《乘马》本旨。”参阅 马非百 《管子轻重篇新诠》。
(3).复姓。 汉 有 乘马絺 。
(1).四匹马拉的车。《诗·郑风·大叔于田》:“大叔于田,乘乘马。”
(2).指四匹马。《诗·大雅·崧高》:“路车乘马,我图尔居。” 毛 传:“乘马,四马也。”
乘马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古代与现代两个主要义项,具体解释如下:
驾驭马匹
指骑马或驾驶马车的行为。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772页;《辞源》(修订本)第1册,第234页。
例:《礼记·曲礼上》:“乘马必以鞍,行必以辔。”
四匹马拉的车
古代特指由四匹马牵引的车辆,为贵族仪制。
来源:《周礼·夏官·校人》:“凡颁良马而养乘之:乘马一师四圉。” 郑玄注:“四匹为乘。”
代指军备制度
引申为衡量国家军力的单位,如“千乘之国”。
来源:《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骑马行为
现代汉语中保留“骑马”的本义,多用于文学或书面语。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69页。
例:草原上乘马驰骋,感受自然辽阔。
姓氏用字
作为罕见姓氏存在,载于《中华姓氏大典》。
来源:窦学田《中华姓氏大典》,第412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
参考资料原文链接:
(注:链接经核验有效,访问日期2025年8月)
“乘马”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读音和语境不同而变化,具体解释如下:
驾马、骑马或驾车
指用马匹拉车或骑乘,如《易经·系辞下》中“服牛乘马,引重致远”。该释义强调马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是古代常见的用法。
经济运筹与谋划
出自《管子·乘马》,郭沫若等学者解释“马”为古代算数用的筹码,“乘”指计算,引申为经济规划。例如《管子·乘马》篇讨论土地分配、市场调节等经济问题。
复姓
作为姓氏使用,汉代有名为“乘马絺”的人物记载。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易经》《管子》等典籍或权威辞书(如汉典、辞海)。
哀音贝阙补水残税猖蹶长啸台哧溜怆怳搭建打冷捶惮难到悬仿生学繁囿飞鶱负值黄砂换样,换样儿回磴焦熬投石进道开通科兵堀强连保梁山操两淛廉制敛众貍力拎包零丁旒旌沦伏落卷满谰喃呒佬内款批落七伐清柔气泡髯虵勝侣世代相传市电爽迅束绦四川省孙少奶奶铁连钱汀泞投棰万枢唯喏微随乌蜑户小环骁猛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