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席的意思、重席的详细解释
重席的解释
(1).层迭的坐席。古人席地而坐,以坐席层迭的多少表示身分的高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季氏 饮大夫酒, 臧紇 为客,既献, 臧孙 命北面重席,新樽絜之。” 杨伯峻 注:“重席,二层席。古代席地坐,席之层次,依其位之高低。《仪礼·乡饮酒礼》云:‘公三重,大夫再重。’则重席,大夫之坐。”《仪礼·乡射礼》“大夫辞加席,主人对,不去加席” 汉 郑玄 注:“辞之者,谦不以己尊加贤者也;不去者,大夫再重席,正也。宾一重席。”
(2).《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载: 戴凭 解经不穷,“遂重坐五十餘席”。后用以借指学问渊博的儒者。《周书·儒林传序》:“握素怀鈆重席解颐之士,间出於朝廷。”《南史·谢举传》:“ 广 深叹服,仍以所执麈尾、斑竹杖、滑石书格荐之,以况重席焉。” 唐 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味道弹冠,望横经於重席。”参见“ 重坐 ”。
词语分解
- 重的解释 重 ò 分(坣 )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刵 )。重力。举重。负重。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价格高:重价收买。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
- 席的解释 席 í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席子。草席。苇席。竹席。凉席。席地而坐。席卷(僴 )。 座位:席位。席次。出席。列席。 酒筵,成桌的饭菜:筵席。宴席。酒席。
网络扩展解释
“重席”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1.古代礼仪中的身份象征
指层叠的坐席,古人席地而坐,坐席的层数代表地位高低。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大夫身份者可铺设双层坐席(“大夫再重”),而诸侯可用三层。这种礼仪制度通过席子的层数区分尊卑,是周代等级制度的体现。
2.学问渊博的儒者代称
《后汉书·儒林传》提到戴凭因学识过人,在讲经时“重坐五十余席”,后人以“重席”借指博学之士。唐代骆宾王也在诗文中用“重席”赞誉精通经典的学者。
补充说明
- 与成语的区别:提到“重席”作为成语表示“多人担任职位”,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献中未见明确佐证,建议以古代礼仪和儒者代称两种释义为主。
- 文化背景:席子的层数不仅是身份标志,也反映了古代“礼制”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例如《周礼》中明确规定不同场合的席位规格。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仪礼·乡饮酒礼》《南史·谢举传》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重席”一词的意思及来源
重席是指身份显赫的人在座次上被安排在最重要的位置。这个词由“重”和“席”两个字组成。重席一词的源于中国古代的官方仪式和礼节。在古代的宴会或会议上,座次的高低与人的地位息息相关,更重要的人会被安排在离主宾座位最近的受宾位,即所谓的“重席”。
拆分部首和笔画
“重席”的“重”字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千”部,右边是“车”部。它共有9画。而“席”的“巾”部是由一个部首组成,一共有3画。
繁体字和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重席”的繁体字是「重習」。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它采用了一些不同的字形和结构。然而,在古代汉字中,“重席”的写法基本上与现代相同,没有太大的差异。
例句
1. 他的地位特殊,所以他被安排在重席上。
2. 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只有那些重要的人才能够坐在重席上。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重要、重要之人、重视、重大
近义词:高席、贵席、主位
反义词:轻席、次席、边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