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舂槀 ”。《汉书·刑法志》:“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舂槁。”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舂,舂人;槁,槁人也。给此二官之役。”
“舂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历史文献及权威词典解释如下:
周代职官合称
“舂槁”指周代“舂人”与“槁人”的合称,二者负责管理因犯罪而服苦役的男女。
引申为刑罚代称
因两官职掌刑罚,故“舂槁”也代指因犯罪而服苦役。如《汉书·刑法志》记载:“女子入舂槁”,颜师古注引韦昭解释为“给此二官之役”。
“舂槁”本为周代刑罚相关职官名,后引申为罪人服苦役的代称。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及颜师古注等原始文献。
《舂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舂谷时所用的磨和石。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需要将谷物磨碎来制作食物,舂槁就是其中一种用具。
《舂槁》这个词的部首是「舛」和「木」,总计有11个笔画。
《舂槁》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舂槁是农村中的一种常见场景,用来描述人们辛勤劳作的生活。
《舂槁》的繁体字为「舂槁」。
在古时候,「舂槁」这个词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据古代文字记载,「舂」字的上部通常写为「舃」,而「槁」字的右半部通常写为「木」。
1. 她忍受了多年的苦辛生活,就像舂槁般磨砺出坚强的品格。
2. 他每天早晨都要舂槁,为家人做好美味的粥。
相关组词有:舂谷、槁木、磨碎
近义词有:磨谷、磨石
反义词有:磨风、磨雨(形容日夜风雨连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