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敦睦 ”。
"敦穆"是汉语中一个融合品德与仪态的双音节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语素解析:《说文解字》释"敦"为"厚也",本指器物厚重,引申为性情淳朴;"穆"在《尔雅》中训作"敬也",甲骨文象禾穗成熟低垂之态,后衍生出庄重、肃敬之意。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周书·谥法》"中情见貌曰穆,行见中外曰悫",经语义融合后特指内外兼修的庄重品性。
在当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敦穆"被定义为"形容人敦厚肃敬的品貌",既包含内在的质朴诚恳,又强调外在的端庄持重,多用于褒扬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品行端方的士人。该词具有书面语色彩,常见于人物评述、碑铭题赞等正式语境,如"先生风仪敦穆,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典型用例。
权威典籍中,《汉书·张敞传》"敞虽肃穆,然无威仪"的记载,通过反衬手法凸显"敦穆"需内外兼修的特质。近义词群包括"敦恪""肃雍"等侧重不同维度的品行表述,而"轻佻""狎昵"则构成语义对立面。在语用层面,该词常与"风范""仪容"等词语搭配,构成四字格表达,如"敦穆仁厚""温良敦穆"等固定组合。
根据多来源综合分析,“敦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敦睦”相通。以下是分点解释:
词义本质
指人际关系中的亲厚和睦,既可用于描述家族、团体内部的和谐状态,也包含主动促进和睦关系的含义(如“使亲厚和睦”)。
词语结构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例如:
与“敦睦”的关系
二者为异形词,现代汉语更常用“敦睦”。例如《三国志》中“敦睦亲亲,协和万国”即用此词表达国家间的亲善关系。
近义与反义
“敦穆”作为传统汉语词汇,强调通过诚恳态度实现深层次的人际和谐,常见于文史领域。如需引用,建议优先使用现代规范词形“敦睦”。
碧鬟红袖冰茶沉疴宿疾单恋澹茫点字递申帝座贰虑腓辟干错告祢宫棊捍逆猴头菇黄家女花桃户辨活地图虎穴狼巢奸佞接龙鸡鹿塞锦揽儿祭仆酒米酒史恪懃夸奖拉锁子六御鹭车马空冀北悯恸木鈎子农活飘翔欺犯穷气岐周犬吠之警屈短臞小史赞耍赖爽神水勃公私隐沓风探渊索珠铁索桥体念文荫无前无绪嫺丽限内娴淑下月亵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