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气相求的意思、同气相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气相求的解释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孔颖达 疏:“‘同气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础柱润是也……言天地之间,共相感应,各从其气类。”后以比喻志趣相同或气质相类者互相吸引、聚合。 清 曾国藩 《湘乡县宾兴堂记》:“其官斯土者……又皆一时贤俊,有循良之绩,与邦人士讲求吏治将略,互相称美,訢合无间。同明相照,同气相求,何其翕应者与!” 孙犁 《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要视作家如友朋,同气相求,体会其甘苦,同情其遭际,知人论世。”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同气相求”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其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深层解析

  1. 哲学背景
    《周易》以自然现象类比人际关系:

    • “声”喻志向,“气”喻性情。同类声音相互呼应(同声相应),同类气息相互吸引(同气相求)。
    • 孔颖达疏注中提到,如“天欲雨而础柱润”,说明天地万物通过气类感应而聚合。
  2. 应用场景

    • 形容朋友、伙伴因志趣相投而默契合作。例:“小王和小张是一对同气相求的好朋友。”
    • 文学作品中常描述人物间的精神契合,如孙犁的序言中提到“视作家如友朋,同气相求”。
  3. 语言特征

    • 结构:主谓式成语,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近义词:情投意合、意气相投;反义词:格格不入。

扩展知识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参考《周易》原文或相关文学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同气相求

“同气相求”为一成语,表示有着相同志趣或相同爱好的人彼此吸引并聚集在一起。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匕”和“气”,其中“匕”表示手持,而“气”则表示气息或是情感。

根据笔画,这个词拆分成了三个部分:“匕”部的笔画数量为七画,“气”部的笔画数量为四画,最后一个部分则为一个画。由于此词较为简单,笔画较少。

“同气相求”这个成语的来源已经无法追溯到具体的文献资料了,但它嵌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夏、商、周时期,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民族团结和道德准则,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因此有着“同气相求”的人们在一起交流互动,从而形成了特殊的群体。

在繁体字中,“同气相求”被写作“同氣相求”,保留了原来相同的意思,但是外观却有了一些小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同气相求”也有着不同的书写方式。例如,西汉的文字为“同氣相求”,东汉的文字为“同气相求”,而秦朝的文字则为“同氣相求”。这些细微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例句:“他们是同气相求的朋友,喜欢一起探索自然。”

组词:同类相吸、同道中人、同心协力、相知相惜。

近义词:志同道合、心有灵犀。

反义词:水火不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