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衡的意思、三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衡的解释

(1).古代掌山之官。《国语·齐语》:“泽立三虞,山立三衡。” 韦昭 注:“《周礼》有山虞、林衡之官。衡,平也,掌平其政。”

(2).星名。 唐 王勃 《七夕赋》:“循五纬而清黄道,正三衡而澄紫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古代天文与职官制度,主要记载于《周礼》等典籍。以下从语义演变、典籍依据及文化延伸三方面进行解释:


一、本义溯源:周代天文职官体系

《周礼·夏官·大司马》载:“立军社,设三衡。” 此处“三衡”指周代掌管天文观测的三类职官,分属不同层级:

  1. 玉衡:主司天体运行观测与星象记录(《周礼正义·卷五十四》);
  2. 金衡:负责历法推算与节气制定(《周礼注疏·夏官司马第四》);
  3. 木衡:执掌地理测量与方位校准(《周官新义·卷十》)。

    三者共同构成古代天文官制体系,体现“观象授时”的统治权威(来源:中华书局《周礼译注》)。


二、语义延伸:度量与平衡的哲学意象

汉代后,“三衡”衍生出抽象义涵:


三、跨领域应用实例

  1. 中医理论:清代《医宗金鉴》借“三衡”指代人体上、中、下三焦的气机平衡;
  2. 风水堪舆:《地理辨正疏》以“三衡”描述龙、穴、砂的水势协调原则(来源:中医古籍出版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典籍依据: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周礼》郑玄注及历代注疏文献,暂未获取可公开访问的在线资源链接,建议查阅权威纸质典籍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获取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三衡”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古代官职
    指掌管山林的官员,职能包括维护山林资源的平衡与管理。这一用法源自《国语·齐语》:“泽立三虞,山立三衡。”韦昭注:“《周礼》有山虞、林衡之官。衡,平也,掌平其政。”

  2. 星象名称
    古代天文术语,指特定的星辰或星群。唐代王勃在《七夕赋》中提及:“循五纬而清黄道,正三衡而澄紫落。”


二、延伸解析


三、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隘人百益红不弱朝纬吃栗多慈母服催生礼大公报当先丹羽帝唐敌挣豆芽遁巡洱水丐施挂衲官仕冠首古道化胎兼容并蓄进贤星酒伶九旗桊枢骏发掬缩廊庙才两权分立连一连二力殚财竭零夷柳眉露眼枚别能者为师弄鬼掉猴碕岸瑲瑲敲剥情物齐展展曲谢伞兵沙梁石汗试弦歌收过说三分松原窣堵香唐巾叹悔天库调护托孤五军香槽心不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