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寡能的意思、寡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寡能的解释

谓缺少从事末业的技能。《荀子·王制》:“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 杨倞 注:“使农夫敦朴於力穡,禁其它能也。”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寡能谓力作朴素,技能寡少,故专治於田事。”《韩非子·六反》:“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而世少之曰寡能之民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寡能是由"寡"与"能"构成的复合词,在古汉语中表示能力不足或才能欠缺。《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才能薄弱",该释义源自《左传·成公十三年》"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的注疏。王力在《古代汉语常识》中指出,这类由单音节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常见于先秦文献中表达谦逊语气。

从构词法分析,"寡"作形容词性词素,表"少、不足";"能"为名词性词素,指才能、能力。这种"形容词+名词"的偏正结构,与"寡言""寡欲"等词的构词规律一致。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体,如学术论著中常见"才寡能薄"的表述。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说明,该词在古代公文往来中常作自谦之辞,与现代汉语"能力有限"的语义色彩相近。在词义演变过程中,其使用范围从泛指能力不足逐渐收窄为特指专业技能的欠缺。

网络扩展解释

“寡能”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基本含义

指能力低下或才能不足,形容人技能有限。
例如:“他虽勤勉,但寡能难当重任。”此用法多用于现代语境,强调个人综合能力的欠缺。


二、古代文献中的特殊含义

特指缺乏从事“末业”的技能,常见于先秦典籍:

  1. 来源:出自《荀子·王制》和《韩非子·六反》,如“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荀子》),意为让农民专注农耕,不发展其他技能。
  2. 历史背景: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商业、手工业为“末业”。统治者提倡“寡能”以限制民众从事非农行业,维护社会稳定。
  3. 中性表述:此处“寡能”并非贬义,而是强调技能单一化,与政策导向相关。

三、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荀子》《韩非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2、4)。

别人正在浏览...

白僵包装奔溃本战弁语鼻韵母播荷不厌其繁大君子道从断笔防空洞肺府歌行横三竪四和雍烘云讬月荒服会话减动惊风骇浪敬贺谨敬集体所有制鸠盘咎谪绝望刊革口籍拦水坝老上龙润倮体履霜马角牛没正经门塞维克靡既目属内刑凭空剖竹清粼弃移入玄三改兔洒签少友视远步高束手待死肆横私面伺望同流投身歪剌挖墙脚乌金兀然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