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国的意思、纳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国的解释

犹纳土。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 钱氏 ( 吴越王 钱俶 )纳国未及百年,而坟庙堙圮, 杭 人哀之。”参见“ 纳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纳国"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中文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纳"的本义

    指收进、接受、容纳。《说文解字》释为:"纳,丝湿纳纳也",引申为接纳、收归。在政治语境中特指归顺或臣服,如《广雅·释诂》载:"纳,入也"。

  2. "国"的释义

    指古代诸侯封地或独立政权,《周礼·夏官》注:"大曰邦,小曰国"。

  3. "纳国"的复合含义

    指诸侯或地方政权主动归附中央政权,献出国土与统治权,表示臣服。强调以和平方式实现领土与主权的转移。

二、典籍用例与历史语境

  1.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灭吴后"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横行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其中小国归附行为即属"纳国"范畴。

  2. 《资治通鉴·汉纪》

    记载南越王赵佗"因使者上书……愿长为藩臣,奉贡职",通过进献国土表臣服,是"纳国"的典型政治行为。

  3. 《春秋公羊传》释义

    "纳者,入辞也"(庄公九年注),强调"纳"蕴含主动归属的语义特征,与武力征服形成区别。

三、现代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9卷第纳国词条明确释义:

"谓将封地、政权献予中央君主。多指诸侯归顺。"

例证引《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则爵禄获全,有浩大之福矣"中的归降场景。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纳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历史背景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纳国”意为献纳国土,即主动将国家领土归附于另一政权,通常指地方政权向中央王朝臣服的行为。该词与“纳土”同义,常见于古代文献中。

2.历史引证

3.延伸含义

4.相关词汇

5.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叙述或古文研究,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献土归附”与“宗教献土”两种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纳土归宋”的历史细节,可参考《宋史》或吴越国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邦倗草苴倡导昌作翅翼點名东里放青苗房术夫牌格览跟蹠功干广丽骨董行鬼督邮海藏皇维混缠溷俗见兵节离洁滫疾枯谨刻津湿聚乙烯塑料括正劳情累劫脸红耳热练择历阶灵承落叶归根庐山真面埋溜子茅盾宁生罴虎寝阁清显亲随鹙子缺吃短穿三合会尚方斩马剑沈到升踰沈檀身章瘦寡书富五车水草束袵树隙探本天事效验喜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