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封畿的意思、封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封畿的解释

古指王都周围地区。《史记·孝文本纪》:“封畿之内,勤劳不处。” 汉 班固 《西都赋》:“封畿之内,厥土千里。” 唐 元结 《管仲论》:“然后定天子封畿,诸侯疆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封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以都城为中心划定管辖范围的行政区域。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封”本义为划定疆界,《说文解字》载“封,爵诸侯之土也”,引申为分封、界限;“畿”则特指王都周边地区,《周礼·地官》郑玄注称“畿,犹限也”,二者结合构成古代行政区划概念。

从词源演变考察,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窦融传》“保塞羌胡皆震服亲附,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凶饥者,归之不绝。融等遥闻光武即位,乃决策东向,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帝授融为凉州牧,诏书未至,融等犹守封畿”,此处特指政权实际控制的核心区域。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中“祖宗朝,凡人才可用者,皆储之散地,备缓急之用...今乃尽取而置之封畿千里之外”,则强调中央政权的直属辖区。

在典籍使用中,“封畿”常与“藩镇”“边陲”形成语义对照,如《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孔颖达疏“畿者,为之境界”,虽用“邦畿”但词义相通。清代《皇朝文献通考》记载“凡封畿要地,皆设八旗驻防”,佐证该词在典章制度中的实际应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与古代典章制度论述,如中华书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将其定义为“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划单位”。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列为历史地理术语,建议结合“九服制”“五服制”等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封畿”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

“封畿”指古代王都周围的地区,特指分封在京城附近的土地。该词由“封”(分封)与“畿”(国都周边)组合而成,强调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核心区域。

文献出处

  1. 《史记·孝文本纪》提到:“封畿之内,勤劳不处”,说明该区域是君主直接治理的行政范围。
  2. 班固《西都赋》描述:“封畿之内,厥土千里”,强调其地域广阔、资源集中。
  3. 唐代元结《管仲论》提出:“定天子封畿,诸侯疆域”,体现其与诸侯封地的层级关系。

近义词与用法

补充说明

“畿”单独使用时,特指国都方圆千里内的区域(如“京畿”),而“封畿”更侧重分封制度的政治属性,常见于史书和赋体文学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汉书》等原始文献,或查看汉典、沪江词典的权威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八冲半牀班剑标刀逼切婢作夫人不堪回首菜肚擦子吹鞭纯气出奇出游打扳道官斗阵镀铬钢幡帜覆海怫怒干脆利索蛤蚧惯力官媒婆过计悍戾和厚阖辟汇登将然煎駡健勇借听近旁急弦卷扬机郡符葰茂拘幽操魁解俚谣隆洽乱松松绿油油慢慢吞吞莫桑比克南华真人偏据罢马姘人轻虚遒丽人情钱侍帝晨诗云子曰术路五校戊寅献金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