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默坐的意思、默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默坐的解释

[sit silently] 静坐;沉默地坐着

详细解释

(1).指无所建言,尸位不视事。 清 王充 《论衡·量知》:“默坐朝廷,不能言事,与尸无异。”

(2).无言静坐。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花月痕》第三六回:“ 采秋 倚枕默坐。”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一:“我自己觉得很有点没趣,就像做错了什么事的小孩子一样,只好远远地退在另一边的车角上去默坐起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默坐

指安静地坐着,保持沉默不语的状态。既强调身体的静态姿势,也包含精神层面的内敛与沉思。


一、释义解析

  1. 字义拆解

    • 默:从「黑」从「犬」,本义为犬悄声追踪,引申为寂静无声(《说文解字》)。
    • 坐:古字形像二人对坐土上,本义为止息姿态(《汉字源流字典》)。

      二字组合后,核心含义为「静处不言,敛神凝思」。

  2. 词典定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沉默地坐着;静坐」,强调行为与心境的统一性。
    • 《汉语大词典》:「静坐;缄默独处」,突出离群独处的状态(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二、文化语境中的延伸

  1. 修身实践

    儒家与道家均重视默坐的修养功能:

    • 宋代理学家主张「静坐观心」,如朱熹言:「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朱子语类》)。
    • 道家「坐忘」思想(《庄子·大宗师》)主张摒除杂念,与默坐的精神内核相通。
  2. 文学意象

    古典诗词常以默坐寄托孤寂或超脱之情:

    白居易《小宅》:「默坐月明中,孤灯照影空」——以静默烘托独处之思。

    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暗含历经沧桑后的默坐顿悟。


三、现代应用场景


权威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3. 《说文解字注》,许慎(汉)著,段玉裁(清)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4.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商务印书馆,2007.
  5. 《朱子语类》,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的在线词典网页,释义依据经典纸质辞书及学术著作,确保内容符合原则。)

网络扩展解释

“默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默坐”指静坐或沉默地坐着,强调一种不言语、保持安静的状态。例如在独处、沉思或修心时,常通过“默坐”调整身心状态。


二、详细解释

  1. 无言静坐
    指单纯地保持静坐姿势,不主动发言或行动。例如唐代韩愈诗句“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描写静坐时思绪纷飞的状态。

  2. 无所建言,尸位不视事
    古汉语中可引申为“在职位上不发表意见、不履行职责”,带有消极意味。如清代王充《论衡·量知》中提到“默坐朝廷,不能言事,与尸无异”。


三、文献出处与用法


四、总结

“默坐”既可以是中性行为(如修身养性),也可能含贬义(如怠于职守),需结合语境理解。现代汉语中更偏向“静坐不语”的客观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拜恩钣锭标季宾将不干净不可乡迩不知丁董城皋串习胆志地师对见恶脸发懒访质飞毂咯娄贵侈聒气黑家鼠挥袂唧筒开陈磕头虫窟薮俪偕罗弋毛卷眉谱妙意摸门不着飘虀平康里平阳府君阙乾愁俔俔侨眷欺绐顷襄勤难穷戹其应若响筛锣掌号墒垅射鲋深湛十二枝石套视微知着手帕司马门送放笋脯擡头童秃无隄妩丽遐古象网闲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