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代今文经学派。因创始人 庄存与 、 刘逢禄 都是 常州 人,故名。最初根据今文《公羊》经说,发挥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故鸦片战争前后, 龚自珍 、 魏源 以《公羊》经义,发挥政见,抨击封建************的腐朽。 光绪 间, 廖平 分析经学,详论 汉 今古文学的歧异,以为古学系伪造,今学乃 孔子 自创新制。后来 康有为 利用今文“托古改制”,作为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常州学派是清代以今文经学为核心的学术流派,兴起于乾隆、嘉庆年间,因其代表人物多为常州府人而得名。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析该学派的核心内涵:
1. 起源与代表人物 常州学派由庄存与(庄方耕)和刘逢禄(刘申受)共同开创。庄存与早年受颜李学派影响,后转向《春秋公羊传》研究,成为学派奠基人;刘逢禄则系统构建了公羊学理论体系。后续龚自珍、魏源等学者继承发展其思想,康有为更将其用于戊戌变法理论。
2. 学术特征 以《公羊传》为研究核心,强调发掘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主张通过阐释经学表达政治伦理观念。其学术路径与侧重训诂考据的吴派、皖派形成对比,但仍属汉学范畴。梁启超评价其具有“暗地推移”的思想史意义。
3. 历史影响 •思想革新:突破古文经学桎梏,为晚清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持 •实践转化:龚自珍、魏源借公羊学批判时政,康有为将其发展为“托古改制”依据 •学派传承:通过家族纽带(如庄氏三代)和师生关系延续学脉
4. 学派争议 学界对其界定存在分歧:有学者主张以学术宗旨而非地域划分,认为并非所有常州学者均属此派。该争议反映出学派研究中的地域性与思想性张力。
需要说明的是,常州学派的研究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其思想演变经历了从维护封建伦理到推动社会变革的转变过程。更多原始文献可参考《春秋公羊传注疏》及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别人正在浏览】